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注意了,这种后脑勺下方疼,不是偏头痛!

2025-07-21作者:壹生君资讯
非原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后脑勺下方酸胀发闷,时常伴随偏头痛,甚至会逐渐蔓延到太阳穴或整个脑袋;眼睛也觉得干涩、眼球后面压力高、眼眶疼。


坐着感觉胸闷气短肩颈跟着受累还想吐,躺下又觉得任何枕头都不舒服。然而,一番检查过后,颈椎、大脑都显示没有明显问题。


好好的“后脑勺”,怎么就疼了?


没检查出来病,可后脑勺下方就是疼,专家建议:关注枕下肌群


后脑勺下方出现疼痛,很可能是枕下肌群在“抱怨”——它太累了,太紧张了,忍不住要压迫神经,枕下肌群过劳还导致经常向大脑发送错误的危险讯号。


别看这些肌肉体积小,平时也没啥存在感。它们却能协助我们重达10斤的头颅做出后仰、侧屈、旋转等动作,也给头颈部维持姿势提供了稳定支撑。


image.png


枕下肌群还是身体的“指挥官”,处于头颈相交的关键枢纽处,与肌硬膜桥、硬脊膜、延脑、颞下颌关节、舌骨的运动、眼球的反射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作为一个管得很多的“指挥官”,枕下肌群对周遭区域的任何活动都分外敏感——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直接向大脑喊话:“这个人是不是要失去平衡了!视觉、前庭、感觉和运动系统你们都快点出来帮忙啊!”


枕下肌群保持着时刻警惕,动不动就呼救的工作模式,肌肉持续紧张,后脑勺也就开始胀胀地疼了。


image.png


而且在枕下肌群下方,还穿行着大大小小的耳、眼、口神经和自律神经,姿势不对,让它受到压迫时,这些神经也都会跟着遭殃,也就出现了视力模糊、头闷胀、耳鸣等症状。这也就是为什么后脑勺下方疼,连带着整个头也会闷闷胀胀的,眼睛也会不舒服。


要想长期减少甚至消灭枕下肌群对我们的影响,首先要坐正,头别前伸!


其次需要整体考虑胸腔和颈椎功能、自律神经、呼吸模式、口腔摆位、情绪、视力、咬合等,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体态和经常变化姿势。


枕下肌群松解


将花生球或网球放在发际线有点凹进去的位置,可以一只手固定球,一只手扶着头,方便调整头下压的重量和压强。


舌根微微发力,像吸盘一样吸附在上颚,舌头中段和舌尖像摊煎饼一样自然平铺在上颚。此时,舌尖应该是碰不到牙齿的,上下牙不要咬紧,中间有2~3毫米的缝隙,嘴唇也只是轻轻碰在一起。


保持这样的口腔摆位,缓慢地做小幅度的抬头、低头、向左、向右转头。全程用鼻子悠长而轻盈地吸气呼气,完成3分钟,眼睛也可以跟随头的运动轨迹。每天早晚各一组,或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调整。


上段颈椎活动+筋膜松解


双手手指并拢放在发际线偏下一点的位置,想象脖子后侧的软组织像柔软好塑型的橡皮泥,双手向颈部中线移动时上段颈椎缓缓抬头,双手回到初始位置时微微低头,幅度不用太大。


手指们需要保持3~4成下压的力度贴在颈部皮肤上,一边下压一边向中线推,双手在中间相碰时会感觉那一片的皮肤像是被推出了一个小山尖。


全程需要保持上一个动作的口腔摆位和呼吸速度,眼睛可以跟着头的运动轨迹运动,也可以闭上眼睛,仔细感受颈部微妙的动作。每次3分钟,每天空闲或想起来就能完成一组。


饶舌


枕下肌群和舌骨通过舌骨下肌群间接相连也互相影响。舌头要伸直,最大的发力点在舌根。同时,嘴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张开。顺时针逆时针各30次,遇到感觉特别卡的位置可以速度慢一些来做。


END


来源:神经病学医学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