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在现代医学实践中,经气道局部应用抗感染药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雾化吸入抗菌药物治疗肺囊性纤维化(CF)合并感染,其后有气管内滴入药物治疗空洞性肺结核和肺脓肿。随着新药的上市,肺结核和肺脓肿等疾病全身性治疗的效果显著提升,加之雾化吸入时药物多沉积在气道而非肺内感染部位、缺乏局部用药的专用制剂或诱导产生耐药菌等担忧,雾化吸入抗菌治疗不再被认可。近年来随着多重耐药(MDR)菌感染和慢性感染等的增多,局部应用抗感染药物再次获得重视;与此同时,陆续有雾化溶液、干粉吸入剂(DPI)等专用剂型上市。
我们通过这一篇文章搞清楚抗感染药物如何局部应用!
指导专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施毅教授
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抗菌药物通常是全身给药,全身给药包括两种途径,一种是胃肠道给药(主要给药方式为口服),另外一种是非胃肠道给药(主要给药方式为肌注或静脉应用,通常为静脉滴注)。目前临床常用的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方式主要包括脑室内注射、雾化吸入。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呢?
应该是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局部抗菌药物。患者使用某一药物治疗感染时,药物无法到达病灶处(例如血脑屏障)或在病灶处分布浓度较低的时候,这时应该在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例如鞘内注射和雾化吸入)。
是不是所有的抗菌药物都适合雾化吸入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建议雾化吸入的药物一般不经黏膜吸收,因为雾化吸入的目的是希望这个药物在局部应用的时候,它能够在病灶部位的浓度较高,协同全身用药治疗感染,有效杀灭病灶部位的病原体。对于雾化来说,目前黏膜不吸收的抗菌药物主要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氨基糖苷类,第二大类是多黏菌素类。
其余见PDF附件下载
↑↑↑
点我看清单,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所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