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疾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到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电图检查作为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基础且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以其无创、简便、快速等特点发挥着“第一关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存在设备落后甚至短缺、诊断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转诊机制效率低下等不同方面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患者诊治效率及就医体验。心内科自2020年全力开展“精益医疗优化诊治方案”,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极大提升了患者的诊治效率及服务满意度。
建设规模化、区域化、智能化的心电中心对于提升我国慢病人群管理质量、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加速实现《健康中国2030》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北医三院作为北京区域化医疗中心之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在第一时间综合研判,为了患者能够得到统一、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推进社区医院慢病管理体系,由心内科执行,联合医务处、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医工处、护理部、经营办、门诊办公室、国内合作处等多个职能处室全力建设智慧心电中心。
北医三院智慧心电中心(Intelligent Telemedicine & ECG Center,ITEC)于2022年8月19日正式成立。经过前期反复的设备调试及网络系统开发,通过“采集、无线上传、存储、判读、回传”标准化闭环流程,打造了覆盖本部及分院区包括门诊、急诊、病房在内的心电网络,同时结合云端模式初步辐射至周边医联体成员单位。ITEC于2022年共实现无线上传诊断报告达20余万次,其中包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北方、党校等分院区6万余次,形成了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心电网络,通过智慧医疗服务将“精益医疗”通过互联互通的方式无线传递至包括社区、基层在内的各级医疗机构。
在传统心电诊治模式下,医患面临众多困境。对于病房人群,围术期患者外出检查频次风险高,心电图检查报告时效长,纸质报告丢失、检查漏费等现象频发。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外伤等特殊人群,患者、家长、家属不同楼层往返检查及取报告不便,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影响患者满意度,医疗服务流程繁琐。智慧心电中心梳理既往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建立全新模式心电检查流程,极大程度简化了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流程,并促进了无纸化进程推进,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检查效率,同时加速了互联网医院建设。
图1 传统模式与新模式流程图对比
近年来,医院无创心电检查需求高速增长,在国家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北医三院在保障病人检查需求的同时高度重视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水平。智慧心电中心的成立是医院为推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前期在医院统一部署下,各部门通力协作,践行“精益医疗”理念,提效增质赋能,取得了信息系统升级、检查模式革新、服务效率及病人满意度提升等一系列显著成效。
第一,实现无线“上传、诊断、回传”一体化心电检测。ITEC依托于北医三院院企联合研发平台的优势资源,经过前期对多款心电图机、远程心电预警机反复调试,完成了有介质及无介质心电实时上传模式的开发,并建立了国内首创的病房巡检模式,成功打破了既往“人追着检查跑”,实现了患者“足不离床,立等可取”并查阅心电检查报告,极大简化了患者的检查流程,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通过前期积累的大量设备与数据管理经验,目前ITEC可根据分中心及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不同需求,个性化调试配置心电检测设备及网络,最终实现完成无线上传的检查项目包括12导联/18导联静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远程实时预警机、心室晚电位等。同时无线上传后的图像可根据紧急程度进行标签分类。ITEC目前具备专业操作诊断资质人员10余名,可确保普通检查图像上传至中心平台后5分钟内出具诊断报告,危急检查图像实时判读,并对心电图诊断的危急值进行预警提醒。同时,通过会诊、转诊绿色通道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
图2 病房巡检模式实现“患者足不离床,报告立等可取”
第二,建立慢病智慧管理体系。心电图作为心血管疾病慢病管理中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贯穿全生命周期。北医三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及其他医疗机构接入ITEC后,可通过中心平台调取互联网患者远程心电监测数据,通过高集成化慢病管理平台,配合自主研发的患者智能管理app,对患者进行智慧远程医疗,促进建立就医新格局的同时助力社区医院完善“防、筛、诊、治、康”全生命周期的医疗保障体系。
第三,推进区域心电网络共建计划。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区域化医疗中心,通过集合院企优势资源,积极对接社区医院及高校,借助前期积累的丰富的 “垂直管理”、“双向转诊”及“互联网医疗”经验,大力推进区域心电网络共建计划。北医三院心内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设有冠心病、电生理、心血管影像、心血管代谢、瓣膜性心脏病、心脏重症、心脏康复等8个亚专业组,全方位支撑社区医院慢病管理体系,通过智慧心电互联,协助社区医院开设管理下属社区服务站,成为医联体单位增强管理能力及人群黏性的有力抓手,以及各大高校校医院服务学生及教职工医疗健康的有力保障。
图3 北医三院智慧心电中心大数据平台
北医三院智慧心电中心自成立以来,使无数的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感受到“精益医疗”带来的便利、高效及更好的就医体验。在未来的工作中北医三院智慧心电中心仍将时刻秉承“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把控好每一个环节,服务好每一位患者,落实好每一项工作,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建于195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截至2022年12月,医院平均开放床位数2332张。2021年,北医三院入选全国首批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
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四年获得A++,排名第六;在“2021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中,在全国1641家三级医院综合排名榜单中名列第九;在“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排名”中名列第六。近十余年来,医疗服务量和效率始终居于北京市前列。2022年门急诊量超过435万人次、出院患者14.5万人次、完成手术8.1万例次,平均住院日4.65天/人次,为全国领先水平。
图4 医院外景图
北医三院智慧心电中心(Intelligent Telemedicine & ECG Center,ITEC)于2022年8月19日正式成立,由北医三院副院长唐熠达牵头心内科执行,童素梅及邵春丽担任ITEC中心副主任。同时心电中心办公室联合医务处、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医工处、护理部、经营办、门诊办公室、国内合作处等多个职能处室共同运营。中心聘请院外专家委员会包括来自全国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专业方向的多位教授负责会诊及质控工作,代表领域内最高学术水平,具备顶尖核心竞争力。
图5 北医三院智慧心电中心组织构架
图6 北医三院智慧心电中心成立合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