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肥胖,尤其是腰围超标的腹型肥胖和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少肌性肥胖,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及其严重类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重要推手,肥胖还可显著增加长期过量饮酒者和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患者的肝脏炎症、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风险。尽管并非所有胖人都会发生脂肪肝,但是超重和肥胖是当前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日益增加最为重要的原因,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现已取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进展性肝病。体重越重、肥胖时间越长、体脂百分比越高以及腹部内脏脂肪越多的患者,脂肪肝的患病风险越高,且其肝病进展风险越大。
肥胖者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通过血液直接向肝脏输送游离脂肪酸,远超肝脏正常代谢能力,最终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堆积。此外,肥胖常伴随肌少症和胰岛素抵抗,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的脂肪,同时减少脂肪酸的分解,进一步加重肝内脂肪积累。肥胖还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改变基因表达和肠道微生物失衡等多种途径,进一步促进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肥胖会显著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对于超重和部分肥胖人群(24kg/m2≤体重指数<30kg/m2),脂肪肝的患病率上升至50%左右;当体重指数>30kg/m2时,脂肪肝患病率高达75.8%。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的患病率随体重指数和腰围增加而不断升高。
目前,临床上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仍缺乏“特效药”。减重是重要手段,科学合理减重(减脂肪、增肌肉且避免水分和骨量减少)可明显改善脂肪肝及其继发的肝脏炎症损伤和纤维化,并有利于代谢心血管和肾脏获益。
对于营养过剩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1年内减重3%~5%可以逆转脂肪肝;减重7%~10%可以缓解脂肪性肝炎和降低增高的转氨酶(ALT、AST、GGT);减重10%以上甚至可以逆转肝纤维化。对于体重指数正常的瘦型脂肪肝(此类患者往往有体重增加、腹型肥胖或肌少性肥胖),在节制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避免久坐、增加运动,近期减重3%且远期甚至体重有所增加也可有效改善脂肪肝及其伴随的代谢紊乱。总之,改变生活方式(节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久坐并增加运动,修正吸烟和饮酒等不良行为)是治疗营养过剩导致的代谢功能障碍及其相关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基石。
超重或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如果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无法有效减重,建议尽早寻求减重专科医生或脂肪肝专病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考虑应用减肥药物治疗。《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推荐,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或GLP-1/胰高血糖素(GCG)双受体激动剂等新型减肥药物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现有的临床研究发现,这些减肥药物在显著减轻体重和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同时,可以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减到正常范围,并能缓解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伴转氨酶水平和肝脏硬度值显著下降甚至恢复正常。
综上,超重/腹型肥胖和肌少症性肥胖,不仅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还可导致转氨酶(ALT、AST、GGT)增高和脂肪肝,而科学合理减少体重则可以兼顾治疗代谢心血管疾病和脂肪肝。为此,保护肝脏防治肝炎从关注体重和腰围做起,合并肥胖的慢性肝炎患者,不管有无乙肝病毒感染等其他原因,都需要第一时间管好体重和糖脂代谢紊乱,从而远离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杨蕊旭 范建高
来源:爱肝联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