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血管组 贺智娇 洪澜
ESCAPE-MeVO (Endovascular treatment to improve outcomes for medium vessel occlusions)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的临床试验,旨在探究距最后正常时间12小时内,MeVO患者是否可以从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中获益,其结果提示,在距最后正常时间12小时内的MeVO患者中,EVT并未显著增加患者获得良好功能预后的可能性[1]。尽管包括ESCAPE-MeVO在内的三项关键临床试验[1, 2]均未能证实EVT对MeVO患者的整体获益,这并未阻碍研究者继续探索可能获益的特定亚组人群。
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在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中,良好的侧支循环状态和较短的治疗时间窗是获得良好功能预后的关键决定因素[3, 4]。并且ESCAPE-MeVO的主研究中也发现:EVT组从发病到治疗的中位时间显著长于最佳药物治疗组,在发病到治疗时间≥260分钟的亚组中,药物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EVT[1]。这一发现提示,治疗延迟可能是导致EVT未能改善整体预后的重要因素。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在2025年欧洲卒中组织大会(ESOC)上公布了一项ESCAPE-MeVO的事后分析结果。该分析探讨了影像学特征(如侧支循环状态、梗死核心/半暗带不匹配等)和治疗时间窗对MeVO患者预后及取栓疗效的影响,旨在识别最可能从EVT中获益的患者亚群,为临床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1) 距最后正常时间12小时内
2) 年龄≥18岁
3) 致残性卒中(符合以下任意一条)
基线NIHSS>5分
基线NIHSS 3-5分,并伴随致残性症状,如偏盲、失语、肢体功能丧失等(由各中心入组医生判断)
4) mCTA或者MRA提示中等血管闭塞(M2/M3/A2/A3/P2/P3,如下图所示),且与症状相符
EVT组:使用Solitaire X进行第一次取栓操作,后续的血管内操作将由操作者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可使用任何获批的器械或器械组合。
对照组:最佳药物治疗(包括静脉溶栓)
90天mRS 0-1分
ESCAPE-MeVO的意向性分析的结果提示,对照组中43.1%(118/274)的患者达到了主要终点,而EVT组达到主要终点的比例为41.6%(106/255)(adjusted RR [95%CI]: 0.95[0.79-1.15])。亚组分析揭示了在发病到治疗时间≥260min的亚组中,最佳药物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EVT。
在该事后分析中,研究者进一步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发现,与对照组相比,EVT组的患者ASPECTS评分更低(中位ASPECTS评分:10分vs 9分, P=0.0173)且M2闭塞的比例更高。双方在灌注不匹配情况及基于 CTA/MRA 评估的侧支循环水平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大多数患者均存在灌注不匹配,并表现出良好的侧支水平。
在探究影像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时,研究者发现:更近端的血管闭塞、侧支循环较差,以及存在多支 MeVO 闭塞均与不良功能结局相关。此外,在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中, 接受EVT更可能获得良好功能预后(90天mRS 0-1分)。
基于ESCAPE-MeVO亚组分析的结果,研究者进一步探究了时间窗与EVT疗效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约50%的患者在发病后4小时内接受治疗;对于发病3小时内的患者EVT治疗效果显著,较对照组达到主要终点的绝对风险差可达15%-20%,且NNT(number needed to treat)较低,提示EVT显著改善预后;相反,对于发病4小时后接受EVT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其预后甚至劣于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
综上所述,虽然ESCAPE-MeVO研究显示EVT未能显著改善发病12小时内MeVO患者的整体临床预后,但进一步的事后分析证实,在特定亚组中——侧支循环良好、能在更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血管内治疗仍展现出明确的获益趋势。这一发现不仅强调了多模态影像评估对患者筛选的关键作用,同时也再次印证了“时间就是大脑”这一卒中救治的核心原则。这些结果为未来优化MeVO患者的EVT策略提供了重要方向:在严格把握时间窗的基础上,结合精准的影像学评估筛选最可能获益的患者群体。期待未来更大规模的研究能够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可靠的循证依据。
(原创内容,转载需申请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