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爱“启欣”生,肺愈“可”期 | 伊鲁阿克优秀案例实例呈现第四期:ALK阳性NSCLC患者一线接受伊鲁阿克治疗超48.9个月

2024-01-31作者:liuy资讯
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靶向治疗的蓬勃发展使得NSCLC患者的生存得到了显著提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尽管在NSCLC的发生率仅为3%~7%[1-2],但由于患者接受ALK-TKI治疗敏感性高,生存预后好,ALK融合基因也因此被称之为“钻石靶点”。如今,有越来越多的ALK-TKI应用于临床,为ALK阳性NSCLC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如何优化治疗策略成为临床热点问题之一,为拓宽ALK阳性NSCLC的治疗视角,中国医学论坛报联合齐鲁制药开展“实例呈现——最佳临床ALK阳性NSCLC病例分享”专栏,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专业经验及诊疗参考。
2024年1月16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齐鲁制药申报的1类新药伊鲁阿克片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上市,适用于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NSCLC患者的治疗。该适应症覆盖全部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人群。
第四期特约安徽省肿瘤医院李来玲医生分享病例《一例ALK阳性NSCLC患者一线接受伊鲁阿克治疗超过48.9个月》,特邀安徽省肿瘤医院张志红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现将病例及点评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分享、交流。



病例要点速览







1

该患者为T4N2Mx IIIb期肺腺癌,接受伊鲁阿克一线治疗,用药时长超过48.9个月;


2

截至2023年3月14日,仍在接受伊鲁阿克治疗,未发生疾病进展,最佳总缓解为部分缓解(PR);


3

用药期间AE均为1-2级,且未因不良事件导致剂量暂停、药物减量或终止治疗。


PART.1

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3岁,汉族。身高:164cm,体重:59kg,ECOG:1分。

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2018年11月)

辅助检查

胸部CT(2019年1月):右肺肺门可见一不规则块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分子生物学(图1、图2):ALK(+);CK7(+)、TTF-1(+)、Napsin A(+)、P63(-)、P40(-)、Ki-67(+,约5%)。

诊断:肺腺癌(T4N2Mx IIIb期)

图1 患者初诊时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图2 患者初诊时的分子病理检查结果



PART.2

治疗经过



治疗方案:2019年2月15日起,给予伊鲁阿克180mg QD治疗。

辅助检查及疗效评价:截至2023年3月14日,患者依然在接受伊鲁阿克治疗,未发生疾病进展,末次影像学检查时间为2023年3月1日。患者接受伊鲁阿克治疗期间,胸部CT显示病灶显著缩小(图3)。用药后第6周首次评价为PR,且持续至用药后第211周,疗效评估最佳总缓解为PR。

图3 伊鲁阿克治疗期间胸部CT影像

安全性用药期间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均为1-2级(图4),且未因不良事件导致用药暂停、药物减量和终止治疗。


图4  伊鲁阿克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

video


PART.3

专家点评





张志红教授点评
新一代ALK-TKI伊鲁阿克疗效确切,助力ALK阳性NSCLC患者长生存

NSCLC领域靶向治疗的蓬勃发展使得NSCLC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 ALK融合基因尽管在NSCLC的发生率仅为3%~7%[2],但由于患者接受ALK-TKI治疗敏感性高,生存预后好,ALK融合基因也因此被称之为“钻石靶点”。如今,有越来越多的ALK-TKI应用于临床,为ALK融合基因NSCLC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伊鲁阿克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ALK-TKI,首先在ALK阳性NSCLC克唑替尼耐药人群的INTELLECT研究中证实了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中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9.8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69.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14.4个月[3]。 

在此基础上,伊鲁阿克向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发起挑战。伊鲁阿克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患者的Ⅲ期研究(INSPIRE研究)对比了伊鲁阿克与克唑替尼的疗效与安全性:首次期中分析显示,伊鲁阿克组mPFS为27.7个月,ORR为93.0%,mDOR为26.78个月[4]。伊鲁阿克的数据展现出积极前景,与阿来替尼(mPFS 25.7个月)和恩沙替尼(mPFS 25.8个月)一线治疗的数据相当[5,6],相信随着随访时间延长,PFS数据成熟度会随之提高,mPFS可能会进一步延长。 

伊鲁阿克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ALK-TKI,多项临床研究基于中国人群开展,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更能直接反映中国患者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INSPIRE研究中伊鲁阿克组PFS HR为0.34[4],相比于其他ALK-TKI在亚洲人群中的一线研究结果,伊鲁阿克的PFS HR(IRC评估)的数值低于ALEX研究(HR=0.43) 和CROWN研究(HR=0.47)[5,7]。 

该例患者是一例入组伊鲁阿克I期研究(WX-0593片在ALK/ROS1阳性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剂量递增/扩展、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研究)的IIIb期ALK阳性肺腺癌患者,一线接受伊鲁阿克180mg的治疗,用药时长超过48.9个月。截至2023年3月14日仍在接受伊鲁阿克治疗,未发生疾病进展,治疗期间疗效评估最佳总缓解为PR。该患者在使用伊鲁阿克后取得显著疗效和持续获益,展现了伊鲁阿克用于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的良好疗效。 

伊鲁阿克安全性良好,实现疗效提升与生存质量的“双赢”

在ALK-TKI应用于临床之后,ALK阳性NSCLC患者的整体生存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NSCLC也已经向着慢病化管理逐步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因此,针对ALK阳性NSCLC患者,应当从全程管理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不良反应的管理是肿瘤全程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目前上市的ALK-TKIs毒性谱各不相同,这也是为患者选择一线治疗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2022年发表的一篇综述对ALK-TKIs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总结了各个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8]克唑替尼的特征性不良反应为视觉障碍;塞瑞替尼的特征性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阿来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水肿,肌痛等;洛拉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脂血症,水肿,体重增加和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反应等;布格替尼特征性不良反应为间质性肺病(ILD)/肺炎。恩沙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肝酶升高,瘙痒等。故而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基础疾病来进行考量,从而能够令患者在规范治疗中实现获益最大化。 

该例患者接受伊鲁阿克后不良反应较轻,最早在用药1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恶心、高血糖症、高脂血症、CK和LDH升高,最早在用药1个月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胆病、高尿酸血症和皮疹,但所有AE都是1-2级,经规范的临床管理后获得了有效地控制,未发生用药暂停、药物减量和终止治疗的情况。 

在INSPIRE研究中,伊鲁阿克治疗的整体安全性可控,≥3级的TRAE发生率为51.7%,导致停药的治疗相关AE(TRAE)发生率为5.6%,治疗相关严重AE(TRSAE)发生率为14.0%[4]。对伊鲁阿克4项临床研究的409例大样本人群的汇总分析结果表明,伊鲁阿克在肌肉疼痛、水肿、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9]。伊鲁阿克的安全性为ALK阳性NSCLC患者提供更好的用药体验,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保障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患者迈向高质量长期生存提供坚实保障。


video


专家简历



张志红 教授

安徽省肿瘤医院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呼吸肿瘤科主任

  • 安徽省老年医学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 安徽省预防医学会肺癌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 常委

  • 安徽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委员

  • 安徽省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医师分会 委员

  • 安徽省卫生厅青年领军人才

  • 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2015-2018美国Tennessee 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

  • 2011年德国Ruhrlandklinik进修肺癌的介入治疗和间质性肺疾病


李来玲 医生

安徽省肿瘤医院

  • 呼吸肿瘤科,主治医师,硕士 

  • 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

  • 安徽省老年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委员

  •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主要从事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擅长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等呼吸系统常规操作,近几年发表论文数篇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ment (PDQ®). March 2, 2023. 

[2] Chevallier M, Borgeaud M, Addeo A, et al. Oncogenic driver mutatio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World J Clin Oncol. 2021;12(4):217-237. 

[3] Shi Y, Chen J, Zhang H,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ruplinalkib (WX-0593) in ALK-positive crizotinib-resistant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 single-arm,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INTELLECT). BMC Med. 2023;21(1):72. 

[4] Shi Y, Chen J, Yang R, et al. OA03.05. A Randomized, Phase 3 Study of Iruplinalkib (WX-0593) vs Crizotinib in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ALK+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2023 WCLC. 

[5] Peters S, Camidge DR, Shaw AT, et al. Alec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untreated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377:829–838. 

[6] Horn L, Wang ZP, Wu G, et al. Ensartinib vs Crizotinib for Patients With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Oncol. 2021;7(11):1617-1625. 

[7] Solomon BJ, Bauer TM, Mok TSK,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rst-line lorl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updated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phase 3, randomised, open-label CROWN study. Lancet Respir Med. 2023;11(4):354-366. 

[8] Fukui T, Tachihara M, Nagano T, Kobayashi K. Review of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Rearrang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ancers (Basel). 2022. 14(5): 1184.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