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生,我的胸口爆炸了!

2018-02-02作者:论坛报心血管资讯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1.jpg

每年,或在门诊,或在电话里,总会有好些个病人说:医生,我的胸口爆炸了

有些惊恐万分,有些镇定自若,有些感觉甚微,有些感觉明显…

惊恐万分的,不停地问到底发生了什么;镇定自若的,知道我又要说那句:恭喜你,再次获得重生。

心脏中心有一批这样的病人,他们装了特殊功能的起搏器,但不是因为心动过缓,而是因为心动过速-----致命性的心动过速。“胸口爆炸了”,其实是发生致命性心动过速后被治疗时的感觉。

新闻里,报纸上,总是会提到“猝死”。惶惶然同时,有的不以为然,有的乖乖跑医院检查。

作为心脏科医生,我们总是希望你知道:75%的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一旦猝死发生则心跳骤停,一旦心跳骤停4-6分钟后,则脑细胞将大面积死亡。

脑死亡后是不可逆的,那意味着:即使心脏恢复跳动、眼睛可以睁开,却再也无法享用美味的小龙虾,再也无法喝着星巴克看路边的妹子和帅锅,再也无法“带着诗去远方”了。

可是,作为心脏科医生,我们更是希望你能知道,猝死虽可怕,却是可预防的

我猜你一定以为“心跳骤停嘛就是心脏不跳了吧”,no!心脏聪明着呢,心跳骤停时,人家常常是跳着的,不过跳的频率非常快而已,每分钟200多次——专业名词叫“心室颤动”。这么快的频率下,心脏完全丧失了为脑子供血的能力。

电视剧中,那么帅气的猝死抢救画面,一定少不了一种抢救利器,除颤器!

1.jpg

(白大衣欧巴手上拿着的就是除颤电极板,贴在被抢救者胸前-放电-转律,一气呵成)

国人自古最擅长言: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心跳骤停后除颤,那叫救治;猝死高风险者植入除颤器,那叫预防。

有一种起搏器,它很高级,不仅管心跳慢,还管心脏性猝死,即所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微创,局麻,皮肤小切口,与普通起搏器植入方法是一样一样的。一旦发生心跳骤停,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自动识别-放电-转律,一气呵成!

2.jpg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而2015年全国植入除颤器预防猝死的人数仅3千人左右,可见有效预防的重要性。

作者:夏与何

来源:夏与何谈心脏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