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冠脉病变的预处理中,同一个普通球囊扩张1次与扩张3次的效果是否有区别?我们看一个有趣的研究。
该研究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患者中,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和血管内超声 (IVUS) 评估的同一球囊3次扩张(相同压力、每次20秒)对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也就是第 1 次球囊扩张后 (1B) 和第 3 次球囊后 (3B) 平均管腔面积之间的差异。
分析了 38 例 PCI 患者的 32 个病变。病变斑块类型主要为纤维斑块(68.8%) 和脂质斑块(28.1%)。
OCT 的平均管腔面积 1B 到 3B 增加了 0.2 ± 0.4 mm²(5.9 ± 2.9 mm² vs 6.0 ± 2.9 mm² ,P=0.040);最小管腔面积从 1B 到 3B 增加了 0.5 ± 0.6 mm²(3.1 ± 1.5 mm² vs 3.6 ± 1.7 mm² ,P <0.001);平均夹层角度增加 29.6 ± 25.5°(65.6 ± 24.9° vs 95.2 ± 34.0°,P < 0.001)。
IVUS 的平均斑块面积减少了 0.2 ± 0.2 mm²(8.0 ± 4.2 mm² vs 7.8 ± 4.1 mm²,P <0.001)。
与影像学结果一致,70% 的病变在3次球囊扩张后达到最佳血管造影结果(即直径狭窄≤ 30%),预处理后是药球处理还是植入支架由术者决定。
IVUS 分析进一步阐明,多次扩张引起的管腔增加是斑块压缩和断裂让斑块面积减少所致;血管面积的增加,是由血管拉伸引起的。提示球囊反复扩张,会影响其扩张性能。
研究结果显示:与球囊扩张1次相比,扩张3次增加了病变血管的管腔面积,减少了斑块面积,并导致夹层角度增加。
本文转自震锋晨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