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5月12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孙颖教授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申良方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坤禹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细胞》(Cell)杂志子刊《癌症细胞》(Cancer Cell,IF48.8)杂志上发布了PLATINUM研究的结果。研究显示,“去顺铂”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和放疗的联合方案在鼻咽癌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低毒性以及良好的耐受性。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孙颖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申良方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坤禹教授为该研究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骋副主任医师、周冠群副主任医师、李文斐副主任医师、湖北省肿瘤医院胡德胜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陈晓钟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林少俊教授、贵州省肿瘤医院金风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鼻咽癌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地域和种族分布特点。中国新发病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近50%。由于鼻咽癌早期症状不典型,70%患者就诊时疾病已发展至局部晚期。需要进行同步化疗和放疗,部分患者还需接受诱导化疗或辅助化疗。在这些治疗方案中,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化疗和放疗长期以来一直是治疗的基石。
然而,顺铂同步化疗会引发严重的急性毒性反应,超过40%的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无法完成超过一半的顺铂化疗疗程,导致预后不佳,治疗相关死亡风险增加。
此外,当患者在接受顺铂同步化疗的同时,再接受含顺铂的多药诱导化疗或辅助化疗时,累积的顺铂剂量超过400mg/m²和470mg/m²时,分别会导致显著的神经毒性和肾毒性,进一步加重不可逆的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如听力损害和肾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再融入能力。
以上问题显示,在鼻咽癌的临床治疗上仍有巨大未被满足的需求。鼻咽癌有丰富的免疫细胞浸润,也就所谓的“热肿瘤”,因此可能适合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应用于鼻咽癌正成为研究热点。
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是一种能够阻断PD-1的单克隆抗体,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中显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客观缓解率为20.5%。一项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加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阻断PD-1,可显著延长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然而,这种联合治疗导致的严重急性毒性反应和治疗相关死亡却成为一个关键的临床挑战。
既往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了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中仅使用诱导化疗后进行放疗的可行性。Keynote-122研究显示,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中,PD-1单药阻断治疗的中位总生存(OS)期略高于化疗。
上述证据促使研究者思考:在PD-1阻断的前提下,省略顺铂同步化疗是否可以在不降低生存率的情况下减轻毒性?
因此,研究团队启动了这项多中心、单臂、Ⅱ期PLATINUM试验,旨在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减量的化疗和放疗方案(即省略顺铂同步化疗)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纳入了152例鼻咽癌患者,接受12周期的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和放疗(未使用同步顺铂),治疗分为3个阶段。
诱导阶段:纳武利尤单抗(360mg 每3周一次)+诱导化疗(吉西他滨+顺铂),共3周期;
放疗阶段:纳武利尤单抗(360mg 每3周一次,共3周期)+放疗;
辅助阶段: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480mg,每4周一次,共6周期)。
疗效结果分析显示,在中位随访43个月后,3年无失败生存(FFS)率为88.5%,3年OS率为 97.9%。诱导治疗阶段后早期EB病毒DNA与FFS获益相关。
安全性结果显示,分别有60例(40.2%)和8例(5.2%)患者发生急性3~4级和晚期3~4级不良事件。大多数患者对不良事件的频率、严重程度及对生活的干扰耐受良好;生活质量(QoL)方面多个指标无显著下降或可以快速恢复。
这些结果表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和放疗在鼻咽癌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提高FFS率,且具有低毒性以及良好的耐受性,同时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结果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当选本期Cancer Cell杂志的封面文章,并通过传统京剧剧目《法门寺》剧照,象征性地展示了鼻咽癌治疗格局的悄然改变,其中代表顺铂化疗的右侧末角逐步退场,让位于放射治疗、诱导化疗、免疫治疗的联合创新疗法,预示着鼻咽癌治疗新纪元的到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