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更科学地运动?

2025-01-30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41231094832.jpg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盘点稿件

持之以恒的科学运动,既能降糖,又能减肥,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利。



糖尿病患者适量运动好处多


01
 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通过适量运动,血糖和糖耐量可有所改善,在血糖降低的同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也有下降,说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这种改变即使体重不下降也可出现。


02
 能降低血糖、血脂、血液黏稠度


适量多动可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血糖及血脂的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其血糖、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有所下降。


03
 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


适量多动除降糖、调脂、降黏外,还能使患者红细胞的变应性增强,使各脏器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得以改善,这些变化均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


04
 减肥,增强体质


肥胖是造成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稠度、高尿酸血症、高脂肪肝发生率,以及高胰岛素血症等代谢综合征多种指标异常的原因。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发生许多现代病的基础,那么肥胖就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所以,减肥就成为预防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症、冠心病、脑卒中等现代疾病极为重要的手段。


05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感到心情舒畅


人是有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情变化,不但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而且影响我们的生理状态,只有心理健康才能生理健康,生理健康内分泌才能正常。所以,要想不得糖尿病,就要设法保持心情舒畅。



糖尿病患者该怎样运动?


01
 持之以恒


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治愈,锻炼必须持之以恒。


02
 适量多动


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疲劳。适量多动,增强体质,剧烈运动,伤害身体。一般主张每天6000步。


03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就是指能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送及利用的耐久性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人体所需要的氧气量基本相等,即吸入的氧气量基本满足体内氧气的消耗量,没有缺氧的情况存在。

有氧运动的特点是强度低、时间长、不中断、有节奏,让人呼吸有点儿急促,又不至于气喘吁吁,有点儿出汗,又不至于大汗淋漓。
有氧运动对人体,尤其是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十分适宜,是能保持身心健康最科学、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与此相反,“无氧运动”则是指高强度剧烈运动,运动过程中氧气的吸入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人体处于缺氧状态,无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讲百害无一利。


03
 糖尿病患者适宜的运动项目是什么?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快步走,微汗出为佳。跳交谊舞、中老年迪斯科或扭秧歌等,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或鼓点,既能锻炼全身,运动量适宜,又令人感到愉悦,有利于长期坚持,是一类很适合于糖尿病患者采用的运动方式,值得推广。


04
 糖尿病患者何时锻炼好?


早餐或晚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后开始锻炼较为适宜。餐前锻炼身体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可能因延迟进餐造成血糖过低,也可能因没有服药而使血糖过高,当然还可能是血糖先低,而后又因索莫吉反应(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而过高。因此,最好把运动时间放在餐后。晚餐后的适量运动值得提倡。


05
 什么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不宜锻炼?


① 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

② 较重的糖尿病眼底病变;
③ 较重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④ 血糖控制很差;

⑤ 其他应激情况:各种感染,心或脑血管急症尚未稳定之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恢复期。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生活起居中的健康科学——远离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主编:庞保珍

ISBN:978-7-117-21059-1


END


来源:人卫助手


特别推荐

点击图片,一键领取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