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5ESC心肌炎与心包炎管理指南内容速览 | ESC 2025【附PDF】

2025-09-03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画板 1.png





8月29日—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 2025)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大会首日,北京时间8月29日14:15,5部临床实践指南/共识正式更新


先看目录⬇️,点击可跳转

  •  《2025 ESC心肌炎与心包炎管理指南》[本篇]








2025 ESC心肌炎与心包炎管理指南



image.png





核心要点



医学界对炎症性心肌心包综合征(IMPS)全谱系疾病的认知正不断加深。这一方面源于对该疾病的理解更为深入,推动了更系统的病情评估流程;另一方面,前瞻性临床试验也持续产出了更多相关数据。尽管这些疾病实体已被研究多年,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仍是提升该疾病谱系认知度的主要契机。



包括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在内的先进多模态影像学技术,为实现“个体化诊疗”提供了可能。诊断领域的一个重大范式转变在于:借助无创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即可明确做出临床诊断(如心肌炎可通过CMR);而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的重要性则体现在特定场景中——仅当需要根据特定组织学类型或病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时,才需对部分中高危病例实施该检查。



  • 病因



炎症性心肌心包综合征是一组炎症性疾病的统称,这类疾病有部分共同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这些病因既可能单独影响心肌(表现为心肌炎)或心包(表现为心包炎),也可能同时累及二者(心肌心包炎/心包心肌炎)。



  • 临床表现与诊断



在多数病例中,心肌炎和心包炎均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且通常双心室功能保持正常,预后良好。对于心肌炎,复杂类型包括表现为重度心力衰竭(HF)和心律失常的病例;即便为非复杂表现,也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尽管概率较低),因此仍需快速干预。对于心包炎,复杂病例包括病程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的情况;部分症状持续的患者可能出现缩窄性心包炎,经规范药物治疗后可逆转。



非高危病例的诊断以临床评估为基础,包括心电图(ECG)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并通过多模态影像学检查[以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为主]确认炎症受累证据,从而无创验证临床疑似诊断。仅在预期检查结果会改变治疗方案时,才需根据具体情况,对中高危病例考虑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EMB)。仅在预期检查结果会改变治疗方案时,才需根据具体情况,对中高危病例考虑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EMB)。



  • 治疗



非复杂型炎症性心肌心包综合征的治疗以经验性治疗为主,目标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抗炎药物和秋水仙碱可有效缓解胸痛;针对特定复杂病程,需遵循指南推荐采用额外治疗方案。



若明确病因,治疗应针对具体病因开展。所有炎症性心肌心包综合征患者在急性期均需限制体力活动;恢复工作和体力活动的时间需根据临床缓解情况个体化确定。



  • 预后与结局



炎症性心肌心包综合征的预后存在差异:多数以胸痛为表现的患者预后良好,但心包炎患者易出现病情复发,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长期随访。对于合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复杂型心肌炎患者,需采用个体化针对性治疗方案,且通常需终身随访监测



  • 多学科团队



炎症性心肌心包综合征患者的诊疗通常需在多学科团队指导下开展,且团队组成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团队应包含不同领域的临床医生,均需具备心血管疾病专业知识,例如影像专家、病理科医生、风湿免疫科医生、感染病科医生、遗传学家、介入心内科医生、重症监护专科医生及外科医生等。由于临床中常见心肌和心包同时受累的混合类型,医生必须掌握心肌炎或心包炎的诊疗能力,以实现及时诊断和治疗。


⬇️点击可跳转

  •  《2025 ESC心肌炎与心包炎管理指南》[本篇]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