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为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水平,促进结直肠癌领域国内外交流,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和上海结直肠肿瘤微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众多海内外结直肠癌领域专家齐聚一堂,秉承坚守规范和积极创新的理念,围绕结直肠癌诊治的最前沿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值此大会召开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山西省肿瘤医院李耀平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永翔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贵玉教授分享在CRC诊疗中的经验和见解。本文整理访谈内容如下,供读者交流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实现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与患者生存质量双赢
Q1
今年ASCO上的一项 iPACS研究显示,原发灶切除(PTR)序贯化疗治疗与单纯化疗治疗相比并无生存获益,对“局部手术切除+药物”的联合治疗理念带来了挑战。可否请您谈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局部+药物”治疗方案有哪些?
李耀平教授:对于转移瘤不可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前行PTR是否能带来临床获益目前存在争议。尽管以往的部分回顾性研究结论提示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预后优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但尚无前瞻性研究证实该结论。今年ASCO上报道的iPACS研究显示,在160 例不可切除的Ⅳ期CRC患者中,PTR序贯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5.9个月,单纯化疗组为26.7个月;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0.4个月和12.1个月。此外,研究还显示,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有3例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也与更频繁、更严重的化疗不良反应相关。该研究证实了PTR序贯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并无生存获益,对传统的理念提出重大的挑战。CRC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令患者获益,对于转移瘤不可切除的晚期CRC患者,局部治疗是否能带来获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临床实践中,应该个体化对待这类患者,可根据预计的生存期、原发瘤的症状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接受全身治疗的意愿等多个因素决定。一般情况下,对于这部分患者,可先行全身治疗,若化疗有效可考虑序贯局部治疗。
李永翔教授:在为晚期转移性CRC患者进行局部治疗时,包含着对原发灶和转移灶两个方面的治疗。该项发表在ASCO上的iPACS研究,是在转移灶不可切除的情况下,聚焦于是否应该为患者进行PTR。在临床实践中,多数情况下医生会首选为晚期转移性CRC患者选择全身治疗方案,但如果患者出现肠梗阻、穿孔和出血等情况, 则需要为患者进行手术干预。以往有报道称,对原发灶进行切除能够减少肿瘤负荷,有利于提高晚期CRC患者预后。但如今iPACS研究的结果颠覆了之前的观念,提示在转移灶无法切除的情况下,单纯化疗对患者的伤害更小,远期生存率更佳,对临床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警示。
CRC的治疗讲求全程综合管理,手术对于患者后期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CRC手术方式也会有着不同的影响,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等切除范围较大的术式创伤较大,对患者的恢复和后续化疗影响较大,若患者在术后未能完全康复即开始化疗,会影响伤口愈合,造成一系列并发症。正因如此,临床医生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一定要多角度考量,切忌过分的手术干预。
王贵玉教授:对于是否为晚期CRC患者进行原发灶切除,在临床中一直存在争议。此次ASCO上报道的iPACS研究提示我们,PTR序贯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患者的预后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更会为患者带来手术引起的创伤和后遗症,正因此这项研究也被及时叫停。这一研究对于晚期转移性CRC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提示PTR并不能为这部分患者带来获益。但以外科医生角度来看,对于存在肠梗阻、出血等外科急诊手术指征的患者而言,一定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全程综合管理赋能结直肠癌治疗,介入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前景光明
Q2
论坛报:今年的ASCO大会上,有一项关于HAIC联合瑞戈非尼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您如何看待这种“局部+药物”的联合治疗方式?可以为患者带来哪些获益?
李耀平教授:对于晚期CRC患者,介入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的结果目前都不甚理想,如何延长晚期CRC患者的生存,是临床中重要的课题。此外,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选择治疗方案的考量因素,在延长生存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患者是否能够耐受高强度的治疗。临床医生在为晚期CRC患者进行治疗时,不应该仅关注于“病”,还需要关注“病人”。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通过多学科团队(MDT)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疾病进展和经济状况,在积极讨论中为患者制定出更加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比如,从患者管理的角度来看,对于已经经历多线治疗的晚期CRC患者,体能状态多数较差,建议应用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案。瑞戈非尼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不良反应较小,且口服方便,可以作为晚期患者的维持治疗选择。
李永翔教授:今年的ASCO大会上一项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瑞戈非尼治疗CRC肝转移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该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OS和PFS较HAIC单纯治疗有一定提高,对CRC肝转移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瑞戈非尼是一个多靶点TKI,在胃肠道间质瘤和CRC肝转移的治疗中有着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联合HAIC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获益。下一步,期待能够继续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该项研究的结论,将会为更多CRC肝转移的患者带来光明。
王贵玉教授:近年来,我国CRC治疗效果不断提升,但相对欧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其中除了CRC早期筛查的普及外,晚期CRC治疗理念也是影响CRC患者整体生存的关键。随着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样化,CRC治疗需要更多学科的共同参与,该项关于HAIC联合瑞戈非尼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正体现了局部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的多学科共同参与所带来的出色结果。以瑞戈非尼为代表的TKI药物,为晚期CRC治疗带来新的契机,联合HAIC、放疗和内放射治疗(SIRT)的研究均在开展之中,初步结果显示联合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抗肿瘤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作为外科医生,十分期待能够利用多元化的治疗手段,为晚期患者创造手术治疗的机会,从而实现延长OS甚至治愈的目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