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结构周 2022|云聚五洲客,风送四海宾——第六届中国结构周圆满闭幕

2022-10-17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会议
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21017163436.jpg

10月9日,第六届中国结构周以“风”为主题正式拉开帷幕。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来自海内外的结构性心脏病学专家们云端相聚,携手贡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手术演示。

10月16日,第六届中国结构周圆满闭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等专家共同出席闭幕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和张晓春教授担任主持。


01

五大会场,合力组织结构介入盛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在致辞时表示,对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师来说,中国结构周是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中国结构周参与手术演示的医院越来越多,所展示的新器械、新理念越来越丰富,专家讨论的内容更有深度。这一切的发展离不开所有同道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奉献,周达新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对广大支持中国结构周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微信图片_20221017163441.png

谈及一周来的参会感受,周达新教授动情地表示,开幕式时自己以“先锋”作为关键词进行阐述,这一周的亲身经历让这一感受更加深刻。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但中国的结构介入专家们勇于开拓,引领了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不仅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而且积极向大众普及宣传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特点与优势。各个分会场的专家也应邀讲述自己的体会,罗建方教授指出,中国结构周 2022秉承了既往特色,同时也有创新,为大家带来了极佳的参会体验,让大家对未来的结构周更加期待;苏晞教授表示,从过去一周的讨论来看,参会专家已经将目光从技术本身,过渡到对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追求,这一转变将非常有利于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事业的长期发展;陶凌教授认为,今年参与手术演示的术者的操作和技术水平有了普遍提升,而且分会场的设置也极大推动了全国不同区域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水平的整体进步,同时也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中心参与、加入结构周;宋光远教授表示,结构周上可以看到很多年轻的医生,他们的参与让结构周更有活力,优秀年轻术者的涌现,也正是结构周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推广的成果。

微信截图_20221017163452.png




02

鼓励原创性研究,发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中国之声

中国结构周在推广结构性心脏病介入的同时,非常注重推进中国原创器械的研发、原创研究的推进。今年的中国结构周,特别设计了原创研究专场,并且发布了多项适合国内临床实践的专家共识。闭幕式上,潘文志教授公布了专家团遴选出的原创研究名单。潘文志教授表示,近几年国内专家发布的论文质量越来越高,除了临床研究外,还有很多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创新器械和技术等内容,最终选择了9项在高分期刊发表的论文入选中国2022年度结构性心脏病原创性研究。潘文志教授表示,中国结构周今后将继续重点关注中国原创的临床研究,也祝愿大家能够做出更优秀的成果。

微信图片_20221017163458.png


03

亮眼成绩,掀起结构介入讨论热潮

随后,周达新教授对第六届中国结构周进行了整体总结,历数了过去一周的学术亮点和大会成果。根据直播数据统计,本届大会国内共有83个中心参与,演示159台手术,国外则覆盖了17个国家/地区19个中心共转播34台手术。总访问量达到2,816,555人次(不含科普频道),遍及全国485个城市;科普栏目“名医解心结”,聚焦4种结构性心脏病话题,互动观看量近400万此外全国各地共有271家医院通过科室端组织集中观看,覆盖29个省市。周达新教授表示,这一系列成果,是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众多专家、教授的支持下取得的,再次对大家的倾情参与表示感谢。

微信图片_20221017163500.png

一片热烈难忘的气氛中,第六届中国结构周正式落下帷幕。经过六年的成长,中国结构周日趋成熟,形式和内容更具创新性,并且带动了国内心血管医师了解、学习结构性心脏病的风潮。聚散终有时,后会亦有期。今日的闭幕不是结束,而且新征程的开始,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的中国结构周!

微信图片_20221017163502.jpg


来源:瓣膜中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