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我国幅员辽阔,医疗技术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基层医生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关注要点与上级医院不甚相同,且许多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孕妇首诊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解决这一现实矛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管理水平,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围产重症学组组织制订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
该指南重点关注基层诊治过程中所面临的筛查、诊断、转诊等问题,并考虑到基层医疗实践和医疗资源的有限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循证建议,以更适用于指导基层医生的临床实践工作。
临床
问题
【推荐意见】
1⁃1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目前尚无明确的高危因素,但初产妇、多胎妊娠、子痫前期、体重异常等可能增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病风险(1D)。
【证据概述】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目前尚无明确的高危因素,部分研究提示了其相关风险因素。2008年一篇回顾性研究显示(n=57),双胎妊娠可能增加罹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风险。2016年一篇回顾性研究(n=43)显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常发生于妊娠28~40周,平均孕周为35周,在初产妇、双胎及男性胎儿中更为常见。同年另外一篇回顾性研究(n=56)亦显示多胎妊娠、初产妇、男性胎儿及子痫前期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2019年一篇回顾性队列研究(n=44)显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更常见于初产妇、多胎妊娠者。2021年一篇病例报告(n=2)显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双胎妊娠及低体重指数(BMI)为其可能危险因素。2021年一篇综述指出,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多胎妊娠、肥胖、潜在代谢紊乱(如糖尿病)和其他肝脏疾病(如肝内胆汁淤积)等,子痫前期亦可能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相关,但其因果关系尚不清楚。2023年一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n=298)肝功能异常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初产妇、男性胎儿等。总的来说,上述研究其证据等级各有不同,但明确的高危因素尚无高质量研究结论。
【推荐说明】
回顾性研究和队列研究显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生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初产妇、多胎妊娠、体重异常、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肝脏疾病(如肝内胆汁淤积)、子痫前期等,但其因果关系及相关机制仍尚不清楚。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及其证据等级,基层需关注初产妇、多胎妊娠、子痫前期、体重异常等可能增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病风险。
内容节选自《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