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很多人都知道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肌酐升高往往意味着肾脏出现了损伤。2021年,BMJ Case Reports刊发了一则病例,研究显示:这是一位18岁的女孩,她是一位肾病患者(GBM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经过医生治疗后肾病得到了缓解。她的肌酐从212μmol/L降到了133μmol/L。然而才出院没2周,她的肾病却迅速复发,血肌酐一下子又暴涨至306μmol/L。
最终医生梳理了一下她的病情经过发现,该女性患者在第一次出院后去染了一个红头发,正是因为这次染发引起了她的肾病复发。最终,这位女孩接受了14次血浆置换后病情才得到缓解,肾功能逐渐恢复。
实际上,不只是肾病患者,健康人群在拉直头发后也可能出现肾脏损伤。202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则病例:一名26岁、身体状况良好的女孩,在2020年6月、2021年4月以及2022年7月这两年时间里,三次因呕吐、腹泻、发热和背痛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均被医生诊断为急性肾损伤。
让人觉得诧异的是,每次发病过后,她的肾功能都能快速恢复。医生研究团队反复回顾她的病史,最终找到了原因,这位女孩每次出现急性肾损伤的当天,都去过同一家理发店做头发拉直处理。
这位女孩称,拉直头发时她的头部有灼痛感。当天就医的记录表明,她的血浆肌酐数值急剧上升。
2019 年刊登于《国际癌症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女性,相较于不使用这类产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研究人员对超过 5 万名年龄在 35~74 岁的女性进行了平均长达 8 年多的追踪随访。结果发现,在参与研究之前的 12 个月内,定期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 9%。
202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的一项研究(纳入33497名35~74岁女性)提示,频繁使用头发拉直产品(定义为在过去1年里超过4次)的女性,患子宫癌的风险是不使用该产品女性的两倍多。研究人员表示,在直发剂中发现的几种化学物质,如对羟基苯甲酸酯、双酚A、金属和甲醛,可能会增加子宫癌风险。
2022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曾接诊过一位肝功能异常但病因不明的女性患者,她有长期、频繁染发的习惯,最终被确诊为与染发剂相关的药物性肝损伤。医生推测,是永久性染发剂中的某些化合物对患者身体造成了损害。
烫染药水会溶解头发角质层,导致毛鳞片永久脱落。头发会变得像干枯的稻草,分叉、断裂、一梳掉一大把:
含水量从10%降至3%(接近干草)
抗拉强度下降70%(易断裂)
直径变细40%(头发变脆弱)
有些人在染发后会出现头皮发红、瘙痒、脱屑等较轻的症状,或者头皮和面部出现水肿、水疱等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染发后的几小时到数日内出现。
化学干扰:染发剂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等成分可能模拟雌激素,扰乱内分泌。
炎症反应:过敏和慢性炎症或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
累积伤害:长期接触染发剂可能干扰卵巢功能,引发月经紊乱。
对染发剂过敏的人群
染发剂里所含的任意一种成分,都有可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导火索”。
头皮存在破损状况的人群
像患有湿疹、疖肿、溃疡等皮肤破损问题,或是患有其他皮肤病的人,染发剂中的有害物质更容易透过破损部位被人体吸收。
年老体弱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
这类人群身体抵抗力较弱,而且老年人往往白发较多,染发时需要大面积覆盖黑色,相较于其他人,他们更容易出现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情况。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的身体较为敏感,相较于普通人,她们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有癌症家族病史的人群
这类人患上肿瘤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所以应该尽量减少染发的次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刘卫平曾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目前市场上并不存在完全无害的染发剂,因此最好留意染发的频率和方式。一般来说,每年染发次数最好不要超过 2~3 次。
对于确实有染发或直发需求的人而言,建议在染发/直发前做好以下这些要点,以降低可能带来的危害:
染发、直发前的2~3天不要清洗头发,头皮自然分泌的油脂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染发前在头皮处涂抹一些凡士林之类的物质,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防止头皮过多沾染染发剂;
每次染发前最好进行一次过敏测试;
务必严格按照染发剂的使用说明来操作,不要让染发剂在头发上停留过久;
如果是自己动手染发,使用染发剂时要戴上手套,染发结束后用清水将头皮彻底冲洗干净;
头面部皮肤存在伤口、处于皮炎发作期间,以及免疫力较弱的人,最好不要进行染发。
来源:今日肾病整理自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上海杨浦、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