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4条专家共识!关于食源性寄生虫病诊治

2023-11-03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局部地区感染率高,感染分布不平衡,随着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输入性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风险增大,以及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防治任务十分严峻。虽然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丝虫病、疟疾、日本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经过长期防治,现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但因摄入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和水而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仍较常见。



广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食(饮)入被感染期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水源而引起的人体感染的寄生虫病。

狭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幼虫阶段寄生于动物/植物体内或体表而发育或繁殖,并以该种生物作为生活史过程中的宿主或传播媒介,人若食用含有该虫的未熟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本共识主要针对广义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类疾病根据感染来源可分为肉源性寄生虫病、鱼源性寄生虫病、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两栖爬行动物源性寄生虫病、节肢动物源性寄生虫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软体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和水源性寄生虫病。



1698906202731.png



共识1:食源性寄生虫病并不少见,危害人民的健康;修订专家共识很有必要,提高临床医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诊治水平,可减少误诊误治,提高治愈率(IA)。

共识2: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虫卵或幼虫等的食物和水,以及接触污染物而感染(IA)。

共识3: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分为原虫、吸虫、线虫、绦虫和节肢动物五类(IA)


共识4: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致病机制主要是吸取宿主营养,释放毒素或损伤免疫系统机械性损伤与破坏(IA)。


共识5: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可仅数十分钟,长者可达数年或数十年(A)。


共识6:食源性寄生虫病临床表现轻重与虫体侵袭部位、感染程度、患者年龄、营养状态及机体的免疫应答程度的不同有关(1A)。


共识7:食源性寄生虫病临床表现有局部和全身。常见发热、皮疹、肝脾淋巴结增大及各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肝、肺、脑等多器官系统损害(IA)。


共识8:食源性寄生虫病特异性诊断技术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对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具有要意义(IA)。


共识9:血液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对蠕虫类寄生虫感染诊断有提示价值(IB)。


共识10:影像学提示皮下肌肉或组织器官存在占位性病变时,组织活检可以帮助诊断(IA)。


共识11:食源性寄生虫病诊断需了解患者发病前是否有生食或半生食可能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和水,周围人尤其是同餐者是否存在相似症状,对于有地方性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需追问患者的籍贯及旅居史(IA)。


共识12:了解患者临床表现,详细检查有无游走性的皮疹或皮下包块等情况,对诊断有重要的价值(IA)。


共识13:病原学检查具有诊断价值。粪便、体液、痰液、肌肉、皮下结节及组织器官等样本中检出寄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可确诊(IA)。


共识14:寄生虫抗原或者抗体检测可作为病原学的重要补充,对感染早期、异位寄生或大面积普查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IA)。


共识15:病原学二代宏基因测序检测手段已逐渐体现出较好的诊断价值(IA)


共识16: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B超、CT、MRI、PET-CT等,对于寄生在肌肉、皮下、实质脏器、颅内等部位的寄生虫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IA)。


共识17:食源性寄生虫病临床类型多,表现复杂,需注意和其他感染、肿瘤等鉴别(IB)。


共识18:病原学治疗对于食源性寄生虫病具有重要价值。线虫感染可选择阿苯达唑,阿米巴原虫首选的治疗药物是硝基咪唑类(IA)。


共识19:吸虫感染首选吡喹酮治疗安全、有效(IA)。


共识20:对于颅内寄生虫病患者,治疗前评估颅内压,选择小剂量的驱虫药物,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甘露醇(或甘油果糖)治疗(IA)。


共识21:眼囊尾蚴病、裂头蚴病首选手术治疗(IA)。


共识22:中医治疗寄生虫病是以杀、驱虫为主配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同时还注重调理脾胃,补养气血(IA)。


共识23:需关注患者心理状况,缓解心理问题(IA)。


共识24: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防止“病从口入”(IB)。



本文节选自《食源性寄生虫病诊治专家共识(2023)


往期推荐

1. 脓毒性休克属于哪种类型的休克?|感问感想

2. 耐多黏菌素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策略

3. 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在腹腔感染中的应用|进阶技巧

4. 抗菌药物:时间依赖性VS浓度依赖性|基础知识

5.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