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亮相UEGW2025】深耕胆胰疾病诊治及基础研究,张筱凤/杨建锋教授团队7项成果展现学术新高度!

2025-10-16作者:论坛报马山资讯
原创

2025年10月4—7日,第33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在德国柏林召开。作为全球消化病学领域的顶级盛会,UEGW 始终是国际专家学者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前沿学术进展的核心平台。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张筱凤教授、杨建锋教授团队多年来深耕胆胰疾病的内镜诊治以及临床和基础研究。在UEGW 2025会议上,展现强大的学科实力,本届共录用7项研究成果,包括口头报告2篇、壁报4篇、视频病例1篇,大会旅行奖学金(Travel Grant)1项,涵盖基础研究、胆胰疾病、胃癌、结直肠癌及内镜技术等多个方向。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杨建锋教授团队对上述成果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杨建锋教授团队金杭斌主任医师及顾伟刚副主任医师UEGW2025现场合照








主会场及会议日程墙


PART.01


口头报告




两种基于血清的评分系统在社区胃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摘要号:MP009



作者:金杭斌


研究者对7304 名40~69岁社区人群随访3年,发现新评分系统较更新版ABC评分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1.8倍(95%CI 1.4~2.3),且成本降低23%。


研究亮点

该研究的核心优势在于分流的“安全垫”:两种方法在中/高危人群的表现相近,但新评分在“低危”层级显著降低了潜在漏诊率。在对 7304 人的筛查中,低危患者不做内镜的情况下,更新版 ABC 评分漏诊 11 例中的 8 例(72.7%),而新评分仅漏诊 1 例(9.1%,P=0.009)。新评分的 AUC 更高(0.60 vs 0.51),且在阈值概率>0.2 时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出更高的净临床获益。在临床实践中,它是更“敏感”的人群前置守门员,适合以减少早癌漏诊率为主的筛查项目。


医学经济学

按研究的风险分层,每1000人中,更新版 ABC 将约94人划入中/高危人群,而新评分约 406 人——多出约312台内镜/千人,效率仍在可接受范围。按实际检出率计算,每发现 1 例胃癌患者所需内镜数约为 ABC 的 63 台(190/3)与新评分的 57 台(565/10)。项目可通过调节干预阈值或采用分步路径(如复测血清学/加入非侵入性辅检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内镜检查),在“能力”与“安全”间取得平衡。




金杭斌主任医师现场口头报告


整合多组学数据与机器学习揭示,CD151为诱导代谢综合征相关早发左侧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关键生物标志物




摘要号:PP1154



作者:侯英东


有研究结果提示,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更易发生于左半结肠,通常称为早发性左半结直肠癌(EOLCC)。代谢综合征(MetS)在EOLCC患者中更为常见。该研究旨在探索并阐明与MetS相关EOLCC进展及治疗反应相关的关键生物标志物。

研究者鉴定出EOLCC与MetS共有的共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在基质重塑和代谢调控相关通路中显著富集。其中,仅CD151与EOLCC预后和晚期分期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显示,CD151与基质重建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尤为显著。

该研究证实,CD151是MetS相关EOLCC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为预后评估、肿瘤生物学状态解析和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该研究首次提出“代谢综合征相关早发左侧结直肠癌(MU-EO-LCC)”分子亚型,并验证CD151可作为预测FOLFOX耐药的独立标志物(HR=2.38,95%CI 1.72~3.29)。该关键生物标志物可作为进一步探索临床应用开发的重要参考。


PART.02


壁报交流




胆囊十二指肠瘘的内镜治疗范式: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的应用




摘要号:CC038



作者:金杭斌


患者为84岁女性,因右上腹反复疼痛和发热2个月入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肌梗死病史,CT和胃镜证实为胆囊十二指肠瘘伴结石嵌顿。初期保守治疗(抗生素、抑酸、空肠营养)20天后,复查CT瘘口仍通畅,因手术风险高,转为内镜下十二指肠球部狭窄扩张+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后恢复口服流质食物并快速出院。
随访显示支架位置稳定、胆道积气消失、症状完全缓解。该病例证实,该微创组合治疗策略对高龄高危十二指肠瘘患者安全有效。



image.png


金杭斌主任医师壁报交流


丹参素B通过引发铁死亡介导的线粒体代谢重编程抑制胰腺癌进展




摘要号:DP88



作者:王玉、金杭斌



胰腺癌侵袭性强、预后极差,近期有研究揭示了丹参素B的潜力,该物质有望成为靶向癌症治疗的有前景的候选药物。该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丹酚酸B(SalB)对胰腺癌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影响,并阐明其诱导铁死亡的具体机制。

研究者建立了小鼠胰腺癌原位模型,评估SalB的抗肿瘤效果,检测细胞系中的关键参数。同时使用铁死亡抑制剂Fer-1抑制铁死亡后重新评估SalB效应,探讨其与胰腺癌细胞铁死亡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SalB具有靶向治疗效果且未引起常见的体重下降副作用且可导致细胞死亡。此外,SalB能抑制线粒体功能,同时改善胰腺癌细胞的整体代谢状态。使用铁死亡抑制剂Fer-1预处理后,发现铁死亡在介导SalB影响线粒体功能中具有关键作用,并凸显了其对胰腺癌细胞整体代谢状态的重要影响,为治疗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丹参素B可上调酰基辅酶 A 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体内外实验均证实其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半抑制浓度(IC50)降低42%。丹参素B通过诱导铁死亡和线粒体代谢重编程,有效抑制胰腺癌进展。



image.png


金杭斌主任医师壁报交流


Claudin18.2在早期胃癌综合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号:PP0099



作者:顾伟刚


该研究纳入54例早期胃癌患者,平均年龄>60岁患者占72.2%,男性占64.8%,腺癌患者占98.1%,高分化类型患者占57.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laudin18.2在肿瘤组阳性率为70.4%(3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9/54,P<0.001);低分化癌中阳性率高达100%,而高分化癌为61.3%,两者差异显著(P=0.046),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
该结果提示,Claudin18.2可作为低分化早期胃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有望用于靶向治疗筛选。



顾1.jpg


顾伟刚副主任医师壁报交流


早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摘要号:PP0103



作者:顾伟刚


该研究纳入了150例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其中胃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为18.7%(28例),64.3%(18/28)的患者存在抗生素耐药。
具体耐药率如下:左氧氟沙星50.0%、克拉霉素38.9%、四环素11.1%、阿莫西林5.6%,未检出呋喃唑酮耐药;多重耐药组合中,克拉霉素+喹诺酮占22.2%。分析显示,耐药与肿瘤部位、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黏膜状态无显著相关性(P>0.05)。
该研究结果提示,在早期胃癌患者中,HP耐药普遍存在,须在治疗前进行耐药基因检测以指导个体化根除方案。



顾2.jpg


顾伟刚副主任医师壁报交流


内镜下乳头切除术治疗壶腹内乳头状管状肿瘤(IAPN):病例报道




摘要号:CC087



作者:金杭斌


患者为58岁男性,因体检胃镜偶然发现壶腹部肿块,EUS结果提示20 mm低回声病灶。给予患者内镜下乳头切除术治疗,术中置入胆胰管支架以预防术后狭窄和胰腺炎。切除标本最终病理确诊为高级别壶腹内乳头状管状肿瘤(IAPN),表现为管状腺体增生、细胞极性消失、中度核异型。
患者于术后第6天出院,6个月随访EUS显示无复发迹象。该病例提示,早期内镜干预可有效阻断IAPN恶变进程,但须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团队操作。



image.png


金杭斌主任医师壁报交流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多年来深耕胆胰疾病的内镜诊治以及临床和基础研究。在UEGW 2025会议上,展现强大的学科实力。团队的研究引起了与会国际同道的浓厚兴趣和深入讨论,进一步推动对胆胰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策略的研究。

通过这次盛会,杭州市一医院消化科在国际学术界展示了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认可和关注,扩大了团队学术影响力及知名度并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学术合作。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