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内镜治疗后如何随访和处理?
内镜治疗后如何随访,如何判定其长期疗效,随访时应予以哪些检查方法等都尚无统一标准,不同研究采用的随访方案和检测指标也不尽相同,但术后随访的主要目的包括评估治疗手段的疗效、有无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发生,及时发现复发征象等;随访时间多采用先紧后松的策略,如术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5年等;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估,包括GERD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PPI用量、食管测压、pH监测、内镜检查等(表1)。GERD症状评分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PI停用或较术前减量、pH监测观察食管酸暴露时间较术前降低、内镜发现食管炎改善,提示治疗效果较好。食管下括约肌(LES)是抗反流屏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管测压评估LES压力是否提高为疗效提供客观评价指标。
目前尚无关于内镜抗反流治疗失败后处理流程的指南或共识。有学者提出,术后GERD症状持续存在,或GERD症状复发,或出现新的其他症状,如严重吞咽困难和频繁呕吐时提示术后症状复发或治疗失败。复发的原因尚不明确,特别是对于内镜治疗后复发的研究较缺乏。
此外,腹腔镜抗反流术后症状复查的处置流程可作为参考。当术后症状再次出现时,可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钡餐、内镜、食管测压及pH监测结果进行再次评估。对术后pH监测结果正常的烧心患者,要注意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症状复发。若患者主要症状为反流、烧心,术后pH监测结果确实存在异常,药物可控制症状的无须再次手术,否则可考虑再次予以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内容包括症状、生活质量、抑酸药物用量、内镜检查、反流监测。[推荐级别:(A+)44%,(A)52%,(D)4%;证据等级:高质量]
术后症状复发,应再次评估,寻找原因,视情况选择处理措施。[推荐级别:(A+)72%,(A)2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内容节选自《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专家共识》
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