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丁晶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
隐源性癫痫就是认为有病因,但又找不到。此时要考虑诊断和诊断依据是否考虑完全。随着目前磁共振和脑电图的发展,大部分癫痫都是能够明确的,癫痫的分类也越来越完善。
首先,对于隐源性癫痫,家族史和基因检测非常重要。很多儿科患者都是遗传性的。如果患者是13~14岁发病,有可疑的家族史,通过基因检测就可以明确。临床上碰到很多癫痫患儿,一点家族史都没有,等基因检测后,再回头去问,就会发现家族中有些人是发病类型非常轻的,如一次小时候的热性惊厥,很多人会忽略这是癫痫的家族史。
其次,影像学的判读也很重要。需要建立高清的癫痫病灶序列,对于海马硬化,要有特殊癫痫序列来分析其病因学,如进行做冠状位薄层扫描来看海马体积和结构和改变。做皮层扫描时,有时要做双反转恢复序列来看皮层的结构异常。很多患儿在出生时可能有过产钳,出生时可能会有颅内出血,可能导致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
第三,对脑电图的重新评估也很重要。常规脑电图只有5分钟,从这5分钟的脑电图中并不能获得充分的信息。脑电图也是以时间换质量的,我们往往会邀请患儿做一个长程脑电图,因为在清醒期,脑电图上看到癫痫波的阳性率约为50%,而在睡眠期可以提高到75%~80%。此外,隐源性癫痫的诊断对脑电图电极的排列数目也有一定要求,常规脑电图要求有19个导联,加上2个参考导联一共是21个,而对于隐源性癫痫,我们一般在双侧颞区各多放2个变为25个导联,覆盖足够的情况下才能看到异常放电,监测时间也要足够长。
因此,如果找不到癫痫的病因,我们首先要回溯家族史;其次看磁共振有没有做癫痫序列,有没有关注到海马,有没有看到皮层发育不良;第三,脑电图有没有做最标准的21~25的导联,有没有做过夜脑电图。
当然,也有患者用了所有的手段,并不能发现病因,此时要重新考虑癫痫的诊断。我们可以使用视频长程脑电图进行发作期监测,同时将发作期长程监测视频和脑电图录像,请有经验的癫痫专家进行评估,判定患儿到底是不是癫痫,癫痫的发作类型是什么?进而再确定其病因。
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原因如免疫性,感染和免疫永远是癫痫尤其是难治性癫痫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进行腰椎穿刺查自身免疫性脑病。这类患者一般是年轻女性合并有精神障碍,要考虑患者是否为畸胎瘤导致的免疫性的癫痫。
总之,目前的癫痫诊疗随着技术的提高,一般都能找到非常明确的病因,大部分儿科患者是遗传性的,成人主要是结构性的,有一些免疫和感染性的外伤和肿瘤性病因也是可以发现的。
对于患儿,要仔细调查扩大的家族史;要做癫痫序列磁共振,必要时可以做PET磁共振,因为结构性磁共振成像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两回事,结构上看不到时,我们可以看到功能性缺损,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皮层发育不良时常规磁共振是正常的,而PET磁共振就可以看到发育不良的皮层有代谢缺损;必要时,要做发作期的视频脑电图监测。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国际上也承认隐源性癫痫的存在,仍有一些病因我们不清楚,现有技术可能还不够阐述每一个细节,近20%的患者可能被判为隐源性癫痫,现称为未知病因型,这也是临床难点之一,期待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病因。
对于癫痫,明确病因是一方面,只要判断患者是癫痫,明确其发作类型,判断患者有过两次次癫痫发作,就必须要给药。
如果患者仅发作一次描述很像癫痫;同时有其他4项中的1项,如是夜间发作、既往有头颅外伤史、脑电图有癫痫样异常波、磁共振影像发现癫痫相关的结构异常,判断患者再发癫痫可能非常高,此时即使患者是第一次发作,也可以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对于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在儿科是根据癫痫综合征,成人是根据发作类型。
以成人为例,发作类型如果是全面性发作,如常见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或者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一般是选择全面性用药如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药物。
局灶性发作以最常见的颞叶癫痫为代表,颞叶癫痫、额叶癫痫、枕叶癫痫、岛叶癫痫都是局灶性的,异常放电由局灶病灶起源。对于局灶性发作的治疗,相对较好的药物是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除非患者有药物过敏,不适合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才考虑其他药物。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