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艰难梭菌感染诊断团体标准发布

2021-02-0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感染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10128101057.jpg


艰难梭菌,即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艰难梭菌感染成为医院获得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已在欧美国家引起多起暴发流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数据显示,美国每年艰难梭菌感染患者近23万,其中死亡人数1.2万,产生超10亿美元的疾病负担,因此被列为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近10年来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艰难梭菌感染呈快速增长趋势。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原则和检测技术规范,我国艰难梭菌感染率和疾病负担尚不明确。为了规范艰难梭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提高艰难梭菌诊断的准确性,本标准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对艰难梭菌感染诊断所需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明确规定。


艰难梭菌感染诊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腹泻 


diarrhea24 h内排便次数在3次或以上,不成形便,且伴有粪便性状异常。


2.2  伪膜性肠炎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主要发生在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是在应用抗菌药物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HI:脑心浸液(Brain heart infusion)CDI: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CTA:细胞毒性试验(Cell cytotoxicity assay)CCFA:环丝氨酸-头孢西丁-果糖琼脂(Cycloserine-cefoxitin-fructose agar)CDMN:艰难梭菌拉氧头孢诺氟沙星琼脂(Clostridium difficile Moxalactam Norfloxacin agar)

EIA:酶免疫分析(Enzyme immunoassay)

GDH: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

MLST: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ing typing)

NAAT: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

TCD:产毒艰难梭菌(Toxigenic Clostridium difficile)

RT:核糖体分型(Ribo-typing)


4  诊断依据


4.1  危险因素


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史、老年(大于65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化疗、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管饲或其他免疫功能缺陷等。


4.2  临床表现


症状可由单一腹泻到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等全身性感染症状,重症患者出现伪膜性肠炎,严重的并发症有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肠穿孔和休克等。分为轻中度、重度和重度伴并发症:a)轻中度:腹泻无全身感染表现(白细胞计数<15×109/L,血肌酐<基线1.5倍);b)重度:腹泻合并全身感染表现(白细胞计数≥15×109/L,血肌酐≥基线1.5倍),出现伪膜性肠炎;c)重度伴并发症:腹泻合并全身性感染症状,同时出现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低血压或肠梗阻。


4.3  内镜检查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提示伪膜性肠炎,主要表现为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多发性、隆起的灰绿色或黄褐色斑片。


4.4  实验室检查


4.4.1  生物安全要求


根据原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艰难梭菌的危害程度属于第三类,涉及样本检测和活菌的实验操作在BSL-2级实验室中进行,采用B类(UN3373)包装运输


4.4.2  粪便样本采集、运输


患者在干燥清洁便盆内自然排便(避免使用坐式或蹲式马桶),用无菌采便管/挑取粪便中异常的部分(有黏液、脓液或血液的部分)4 g~6 g;液体粪便≥5 ml。采集的样本需尽快送检培养;4 ℃保存,24 h内完成免疫学检测。


4.4.3  样本的快速检测


腹泻样本无须培养,可直接采用商品化的试剂盒对样本中的谷氨酸脱氢酶(GDH)抗原和毒素A/B同时进行检测,如果二者结果不一致,需结合PCR检测tcdB基因,判断样本中有无产毒艰难梭菌。结果判读:a)GDH+/毒素+:样本中存在产毒艰难梭菌;b)GDH+/毒素-:PCR检测tcdB基因,tcdB+样本中存在产毒艰难梭菌,tcdB-样本中无产毒艰难梭菌;c)GDH-/毒素+:PCR检测tcdB基因,tcdB+样本中存在产毒艰难梭菌,tcdB-样本中无产毒艰难梭菌;d)GDH-/毒素-:样本中艰难梭菌。


4.4.4  样本的核酸检测


疑似CDI的腹泻样本,无须培养,提取样本DNA进行艰难梭菌特异的细胞毒素基因tcdB 核酸片段检测,如果阳性,说明样本中存在产毒艰难梭菌。详细的试验流程参见附录A。或采用商品化的试剂盒进行tcdB 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4.4.5  细胞毒性试验 (CCTA)


将不成形粪便样本,1 500 g离心5 min~10 min,上清液经0.45 μm滤膜过滤,将粪便滤液与Vero细胞共孵育,分别加入抗A和抗B毒素的中和抗体,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即不加入抗体),37 ℃ 5% CO培养,24 h、48 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加入特异性抗体的能阻止该细胞病变,说明样本中存在产毒艰难梭菌。


4.4.6  样本中艰难梭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腹泻样本中分离培养鉴定获得产毒艰难梭菌。详细的试验操作规范见附录B。


4.4.7  毒株RT027型和RT078型艰难梭菌的鉴定


高毒株RT027型是引起全球暴发感染的重要型别,具有较高致死率和氟喹诺酮耐药的特征;RT078型是近年来被广泛报道的型别,主要来源于养殖经济类动物,与社区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样本中分离获得的艰难梭菌毒素A、B以及二元毒素(CDT)均阳性,MLST分别为ST1和ST11,RT分别为027型和078型。详细的试验操作流程见附录C。


5  诊断原则


根据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和实验检查进行诊断。注:2岁以下婴幼儿出现腹泻,不推荐进行艰难梭菌感染的相关检查。


6  诊断


6.1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4.1和4.2的病例。注:排除有腹泻症状的其他常见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

6.2  确诊病例符合临床诊断病例,同时4.3和4.4.3~4.4.7任一结果阳性的病例。


7  鉴别诊断

艰难梭菌感染应与细菌性痢疾、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腹泻、沙门菌腹泻、轮状病毒腹泻和诺如病毒感染腹泻等相鉴别。


通信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医院感染室  吴媛

本文引自:中华预防医学会. 艰难梭菌感染诊断(T/CPMA 008-2020)[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1): 58-63.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