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激扬学术,百家争鸣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次日精彩看点

2019-05-20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学术年会次日

本文由中国抗癌协会供稿

       5月18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暨广州医学创新论坛进入会议议程第二天。大会上午由一个主会场,三个分会场组成。来自肿瘤领域的各位专家,围绕化疗、靶向以及免疫治疗在各个癌种中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实践进行热切的交流分享。会议报告充实紧凑,令人目不暇接。本文现就本日大会上午的精彩内容与各位读者共享。

主会场报告撷英

       5月18日上午的主会场为“博采众长:消化呼吸专场”。上半场由本次大会主席、靶向肿瘤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徐瑞华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邱文生教授、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胡晓桦教授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廖旺军教授共同主持。

      首位主题报告讲者是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艳桥教授,她以“mCRC药物治疗和挑战”为题,分别从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角度分析了目前mCRC的治疗现状、面临的瓶颈以及未来的方向。张教授特别强调了中国研究者在其中所做出的研究贡献。

2.png

       随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刘天舒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胃癌免疫治疗现状,她在报告中为我们梳理了胃癌领域现有的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在胃癌二线治疗应用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一线治疗研究,并由此对胃癌的免疫治疗策略、生物标记物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3.png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梁后杰教授介绍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分型的发展,以及国际指南和中国专家共识的治疗进展现状。

4.png

       晚期胰腺癌的内科治疗策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戴广海教授陈述,他不但提出了目前新的思路,还从肿瘤微环境、化疗药物新组合、维持治疗、续贯治疗、新靶点开发、免疫联合治疗进入了深入探讨。

5.png

       最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宇红教授介绍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的治疗策略,她分享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导的围手术期HAI治疗的研究成果,并强调MDT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6.png

       主会场的下半场为呼吸专场,本专场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顾康生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的牛作兴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的沈丽达教授共同主持,围绕“肺癌的内科治疗”进一步展开。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李凯教授介绍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肺癌的应用”。他在报告中首先分析了肿瘤临床特征,随后对生物标记物在晚期肺癌中治疗意义进行了探讨,特别是TKI在晚期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7.png

       精准化是未来肺癌诊疗一大趋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段建春教授为我们汇报了“晚期肺癌精准治疗的策略”。她指出基于ctDNA的EGFR突变监测可以指导EGFR-TKI治疗。同时,段教授还介绍了ALK抑制剂、ROS1 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研究进展,并对最新的NCCN指南更新进行了解读。 

8.png

       最后,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刘晓晴教授,对免疫靶向时代下晚期肺癌化疗的现状进行了报告。她指出,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化疗联合抗血管药物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在其中,化疗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现在的免疫治疗时代,化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显著改善了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 。

9.png

分会场报告撷英

       5月18日上午的分会场分肿瘤免疫专场、青委专场及论文交流专场,三大专场同步进行。

       在“免疫之星:肿瘤免疫专场”的上半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郭军教授简要概述了当前免疫治疗现状,并重点分享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国内外上市和应用情况。

       接下来,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汇报了“新抗原肽个体化纳米疫苗-临床肿瘤治疗前沿技术”。刘教授介绍了抗肿瘤疫苗的机理和作用模式,对比了传统治疗型疫苗不足之处以及新抗原肽疫苗、新抗原合成肽疫苗和纳米疫苗的优势和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袁瑛教授汇报了“结直肠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现状与前景”,对目前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现状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靶向药物等的联合治疗是未来免疫治疗的方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周鹏辉教授带来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原理和发展方向”的汇报。周教授对当前免疫治疗的方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讲解,分析了细胞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所遇到的困境和解决方法。最后,他指出,免疫治疗前景开阔,未来必将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张绪超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肿瘤免疫治疗预测与进化相关分子标志物”,他在报告中,对肿瘤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下半场会议由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林英城教授、吉林省人民医院夏莉教授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周福祥教授主持。

       首先,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盛锡楠教授以“从肾癌看免疫与抗血管生成的联合治疗”为题,分析免疫治疗和抗血管治疗联合治疗肾癌的良好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张俊教授汇报了“免疫联合治疗机制及前景”。张教授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放疗、靶向、免疫治疗相联合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策略做了讲解,最后强调了免疫微环境的变化、生物标记物的重要性。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苏教授则以“PD-1抗体临床药理学介绍”为题,分析了当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结构上的异同和对疗效的可能影响,指出应当理解并运用其差异性和规律性,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黄岩教授最后以“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关系”为题,分享了irAE的发生机制和研究现状,提出在应对irAE时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徐瑞华教授总结了肿瘤免疫治疗所具备的前景和意义,指出当前免疫治疗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他呼吁在场的各位专家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肿瘤免疫专场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青委专场则通过学术汇报、经验分享、辩论等丰富的形式,就当下热门话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值得一提的是,青委专场特别安排了人文环节,几位讲者讲述了自己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青委专场会议主席巴一教授表示,青委专场青春洋溢,契合“如心飞扬,青委专场”的主题,她也对青年委员今后发展做出了殷殷期待。 

10.png

       开场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史艳侠教授带来,她报告的题目是乳腺癌方向“抗HER2 TKI抑制的困境与希望”,比较了多种抗HER-2靶向药物的机制。  

 

12.png

       接下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王峰教授介绍了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化疗治疗肠癌的机制和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14.pn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邢镨元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金颖医生分别从肿瘤视角多层面探讨现代科技-大数据的建设、运用及分析、从而最终改变肿瘤的诊疗方式。  

15.png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调研青年肿瘤科医生的焦虑情绪主要来自家庭负担、科研压力、工作压力及职称晋升等方面。

16.png

       王志强教授提出当我们需要进行情绪管理时,可以采用自我暗示、调整心态、心理咨询等科学有效的方法。 

17.png

       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雷学芬教授汇报了医生性别在工作表现、工作作风、逻辑思维能力、观点表达能力、MDT参与度及同事关系等方面的调查结果。

18.png

       张小田教授进行各个领域大咖男女混搭match,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传递了合作的重要性。

19.png

       神秘嘉宾袁瑛教授莅临现场,实力分享自己如何做到生活工作两不误。  

20.png

       在第三部分的辩论环节,双方嘉宾就“免疫治疗在未来是否能全面超越化疗和靶向治疗”展开激烈辩论,场面一度白热化。

21.png

       在 “原创之声:论文交流专场”分会场,参赛选手各展风采,展现青年医生的研究功底。张清媛教授、黄慧强教授、张艳桥教授主持本场论文交流。本次专场由从全国各地脱颖而出的12位选手参加比赛,他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参赛作品,涵盖了消化道肿瘤、乳腺肿瘤、淋巴瘤、支持治疗以及转化研究方向。

       最后,由现场专家为选手们颁奖。一等奖获得选手为赵齐、申嘉宜;二等奖获奖选手是王启鸣、刘泽坤、杜欣阳、马瑞;三等奖获奖选手为李慧慧、林莹、汤唯艳、管莎莎、蒋逵葵、鲍婷婷。 

22.png

一等奖获奖选手

23.png

二等奖获奖选手

24.png

三等奖获奖选手

       18日上午的学术报告精彩纷呈,下午的内容同样不容错过,本日下午议程将围绕乳腺癌、淋巴瘤领域的诊疗进展、规范化诊疗、分子诊断应用以及护理专场继续展开,敬请期待后续精彩报告。

25.png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