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鲁严教授专访:技术发展,助力诊断——为推动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诊疗标准化添砖加瓦

2024-03-15作者:小卷儿资讯

【前言】皮肤罕见病是对患者健康、生活乃至生命具有严重影响的一类关键罕见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作为皮肤罕见病的典型代表之一,已于2023年被列入《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然而,我国皮肤科医师对GPP的认识程度不一,且治疗方案尚待统一。推动以GPP为代表的皮肤罕见病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设及临床路径的制定,对于早期确诊、降低误诊率、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将为该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发展和成果。

为进一步提升GPP疾病认知度、传播前沿进展、促进诊疗规范化,中国医学论坛报特设“泛海远航”系列访谈栏目。本期邀请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鲁严教授接受专访,分享GPP辅助检查、鉴别诊断相关宝贵经验。本文整理访谈精要如下,以飨读者。



鲁严.png

鲁严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video

鲁严教授访谈视频

多维助力、协助诊断——规范GPP辅助检查



Q1

目前,GPP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临床异质性的、可能危及生命的罕见自身炎症性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分型众多,导致当下GPP的诊疗较为困难,影响患者预后。请问您觉得有哪些辅助检查可为更准确、更及时诊断GPP提供重要参考?

鲁严教授:GPP是一种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皮肤病,据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GPP粗患病率为1.403/100000[1],虽然发病率不高,属于罕见性的一类自身炎症性疾病,但由于其病情严重,可导致肾衰竭、休克和败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及时诊断GPP意义重大。

作为银屑病的一种特殊类型,GPP分为5个临床类型——急性GPP、妊娠期GPP、婴幼儿脓疱型银屑病、环状脓疱型银屑病及GPP的局限型。及时、准确的GPP诊断、精准GPP分型离不开辅助检查的支持,据《脓疱型银屑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组织病理可作为GPP的辅助检查,其特征为早期活动性皮损颗粒层或棘细胞层上部可见Kogoj海绵水肿性脓疱[2]。此外,白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电解质、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等也是GPP的主要辅助检查项目。随着研究深入,遗传分析也逐步用于GPP的早期诊断,以协助制定患者治疗方案。



双管齐下、科学鉴别——提升GPP诊疗水平



Q2

GPP是一类罕见而严重的银屑病特殊亚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以红斑基础上的无菌性脓疱。GPP的诊断需与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IgA天疱疮等相鉴别,因此,能否请您谈一谈,GPP常见的鉴别诊断要点有哪些?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GPP?


鲁严教授:GPP是一种无菌性脓疱病,学界既往将其归类于脓疱型银屑病;现如今,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其与炎症性皮肤疾病关系密切。作为一种罕见的、临床异质性的皮肤疾病,GPP在临床诊断时需要与其他无菌性脓疱病,特别是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连续性肢端皮炎、IgA天疱疮以及部分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等脓疱病进行鉴别[2]

结合个人临床经验来说,GPP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但临床表现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多数GPP患者表现为在红斑基础上的突发、多发性无菌性脓疱,脓疱融合可形成大面积脓湖,累及甲、手掌、足跖[2]。不过,GPP临床分型众多,也可表现为脓疱的局部发作。

在临床实践中,GPP与AGEP的鉴别值得密切关注,两者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病理机制存在差别。其中,GPP患者在棘细胞层上部可见Kogoj海绵水肿性脓疱,且随着时间推移,脓疱可进一步上移至角层下或角层内。AGEP尽管也会在棘细胞层上部形成Kogoj脓疱,但其病因多数为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少数与链球菌等感染相关,可出现角质细胞坏死凋亡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兼具有药疹特征[2]。此外,AGEP患者更易发生小血管炎,GPP可能更多伴发某些系统症状,如发热、肌痛、关节痛等中毒症状。在实验室检查中,两者均可观察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低钙血症、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是出现类白血病样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GPP患者特别容易发生IL-36RN基因的突变,即合并该基因突变患者发生GPP可能性相对会更高,对于未伴有IL-36RN基因突变的GPP患者,一般临床表现为在寻常型银屑病(PsV)的基础上发生GPP改变,因此,GPP诊断需根据临床表现再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基因检测方能更加科学、合理。


细致划分、直击本源——精准指引GPP分类



Q3

PsV为银屑病中的常见病型,占99%以上,其他类型银屑病多由PsV转化而来。既往很长一段时间GPP被视为PsV的一种严重亚型。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PP与PsV存在显著差异,能否请您简介一下GPP伴PsV(GPP+PsV)与GPP不伴PsV临床特征上有何区别?


鲁严教授:总体来看,GPP患者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患者先天或在年幼阶段便发生GPP,皮肤表现为红斑基础上产生脓疱,在治疗愈合过程中,不伴有PsV;另一种情况是患者在PsV的基础上导致的GPP(GPP+PsV),在好转过程中,GPP脓疱干瘪,患者发生寻常型银屑病表现。

从患者特点角度分析,既往研究表明,GPP+PsV的男女比例与其他亚型银屑病相似,但GPP不伴PsV则以女性为主[3]

值得重视的是,上述两种类型患者治疗及处置方法存在较大差别,需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重点关注与鉴别,从而为患者预后结局的改善提供重要支撑。


规范诊疗,技术护航——GPP治疗未来可期



Q4

GPP在个体间异质性较高,常反复、持续发作,严重阻碍了疾病有效的长期管理。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您所见,对于GPP的诊断及规范化诊疗还可如何进一步完善、优化?还有哪些潜在的、发展中的新型诊疗手段和途径?

鲁严教授:规范化诊疗对于GPP的诊断至关重要。对于GPP而言,首要任务是正确诊断,其次是对症予以合理的慢病管理。从患者方面,开展系列继续教育课程、科普活动讲座等有助于加强他们对疾病的认知,正确认识疾病并尽早就医;从医生方面,鼓励基层医生参与相关疾病的研究,医院间开展“一对一”帮扶、诊治经验分享等活动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于GPP的了解。

此外,不断完善诊断、治疗手段,推升临床诊治规范化水平能够加强对于GPP的慢病管理。完善实验室标志检查、探索新型炎症标志物不仅对于诊断作用重大,而且对于疾病预后、诊疗效果的判断也颇具意义。目前,随着探索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GPP的发病与IL-36RN、AP1S3、CARD14等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4,5],另外有研究进一步揭示,IL-36RN突变个体极易发生GPP,IL-36RN基因变异与GPP发病高度相关,其功能缺失变异在23%-37%的家族性和散发型GPP病例中被发现,变异频率存在地区差异,中国汉族比例最高,可能是汉族人群GPP发病的主要相关基因[6],更加表明了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为GPP患者的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助力与支持。

在治疗方面,通过融合多种治疗模式、借鉴各类新型治疗方式,如:IL-36RN生物制剂[7]、免疫疗法等,可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同时,在MDT团队的鼎力支持下,汇聚多学科优势可共同为推动GPP疾病管理“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FENG J N, GUO J Z, ZHANG Q, et al. Higher Prevalence of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in Asi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Using Claim Data in China and a Systematic Review [J]. Dermatology, 2023, 239(2): 195-205.

[2] 脓疱型银屑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55(03): 187-195

[3] Ohata C,  Tsuruta N,  Yonekura K,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pustular psoriasis: A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J Dermatol 2022 Jan;49(1)

[4] JOHNSTON A, XING X, WOLTERINK L, et al. IL-1 and IL-36 are dominant cytokines in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7, 140(1): 109-120.

[5] LY K, BECK K M, SMITH M P, et al.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J]. Psoriasis (Auckl), 2019, 9: 37-42.

[6] Zhou L, et al. Interleukin-36: Structure, Signaling and Function. Adv Exp Med Biol. 2021;21:191-210. doi: 10.1007/5584_2020_488. PMID: 32026417.

[7] BACHELEZ H, CHOON S E, MARRAKCHI S, et al. Trial of Spesolimab for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J]. N Engl J Med, 2021, 385(26): 2431-2440.

审批编号:PC-CN-104729

有效期至:2027年3月11日

仅供相关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