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HER2低表达篇:从CDK4/6抑制剂到ADC的序贯治疗策略丨理论+实践!病例解析2025CSCO乳腺癌指南更新要点

2025-09-05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cb49f1cfd91858ca9a1fe1c3633013c7.jpg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 蒋枋利 严雪绮 黄香


病例介绍


初诊情况


患者,女性,44岁,因右乳肿块就诊。2021年8月行B超检查,发现右侧乳腺结节,BI-RADS 5类,右侧腋下(I区、II区)多发淋巴结,BI-RADS 4C类。右乳穿刺病理:浸润性癌。免疫组化:ER(80% 2+~3+),PR(30% 1+~2+),HER2(-),Ki67(热点区约60% +)。


治疗经过


新辅助治疗:2021年8月起予以EC×4-T×4治疗(多柔比星150 mg+环磷酰胺1.0 g,序贯多西他赛150 mg)。


图片 17

图1 新辅助治疗期间乳腺核磁检查


手术治疗:2022年1月患者接受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为3 cm×2 cm×1 cm,脉管可见癌栓,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0/26),MP分级2级,分期为ypT2N3。免疫组化结果为ER(80% 3+),PR(5% 2+),HER2(2+,FISH未扩增),Ki67(5%+)。


辅助治疗:2022年2月起患者接受辅助放疗,照射范围为右胸壁+右锁骨上下+右内乳区,剂量50 Gy/25 fx。同期开始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为来曲唑联合OFS,2022年4月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复发转移:2023年2月患者因腰痛查腰椎核磁:胸腰骶椎、髂骨多发骨转移。


图片 6

图2 腰椎核磁提示腰椎骨转移


晚期一线治疗: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予以“哌柏西利+氟维司群”,同时使用地舒单抗治疗,期间评估病情稳定。2024年1月胸腹增强CT:肝多发异常密度灶,较前新发,考虑转移,骨转移病灶较前相仿。


图片 8

图3 腹部增强CT提示新发肝转移灶


2024年1月,患者行肝占位穿刺,穿刺活检病理:浸润性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ER(约95% 3+),PR(约25% 2~3+),HER2(1+),Ki67(热点区约50%+)。


晚期二线治疗:2024年2月至2025年6月行“T-DXd 300 mg”方案治疗19周期,期间评估病情PR,治疗周期内出现II度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降低),对症治疗后好转。


图片 11

图4 晚期二线治疗期间腹部增强CT提示肝转移灶体积变化


2025年6月复查胸腹部CT:肝脏多发异常密度灶,部分较前新发。头颅MR:颅内异常强化灶,较前新发,多发脑膜脑转移。患者诉头晕、视物模糊。


图片 10图5  腹部增强CT提示新发肝转移灶,头颅核磁提示新发脑膜转移


晚期三线治疗:2025年7月至今行“戈沙妥珠单抗540mg”治疗,同期行伽马刀治疗。治疗后头晕、视物模糊较前改善;疗效评估PR。


病例点评


患者为绝经前HR阳性/HER2低表达乳腺癌,2021年8月接受新辅助EC-T治疗8周期后未达病理完全缓解,术后继续辅助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2023年2月出现骨转移,采用“哌柏西利+氟维司群”一线治疗11个月后,2024年1月出现新发肝转移(HR阳性/HER2阴性)。于2024年2月至2025年6月行二线“T-DXd 300 mg”方案治疗19周期后,肝转移灶较前进展,新发脑转移灶。随后于2025年7月起采用三线“戈沙妥珠单抗 540 mg”治疗,并持续缓解至今。


一线治疗方案


基于2023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HR阳性/HER2阴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一线内分泌治疗方案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无病间期,复发转移肿瘤负荷。临床研究已确定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HR阳性晚期乳腺癌中的核心地位,指南推荐:对于既往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的患者,一线推荐使用氟维司群联合CDK4/6抑制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别CDK4/6抑制剂(如哌柏西利、瑞博西利、阿贝西利)在作用机制、用法用量、适应证上存在差异,支持其应用的关键证据来自大型III期研究(如PALOMA,MONALEESA,MONARCH系列),这些研究一致证实了CDK4/6抑制剂类药物显著的临床疗效,巩固了其在指南中的推荐地位。


PALOMA-2研究奠定哌柏西利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作为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标准治疗地位的关键研究,研究显示,哌柏西利组中位PFS期达24.8个月,优于安慰剂组的14.5个月,并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PALOMA-3研究则证实了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在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同样有效。哌柏西利组中位PFS期为9.5个月,远高于安慰剂组为4.6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降低达58%。鉴于哌柏西利显著的临床研究数据及其可及性,患者一线接受了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的治疗方案。然而,患者治疗11个月后出现骨转移,提示疾病进展。


二线治疗方案


基于2024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对于HR阳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治疗,指南Ⅰ级治疗推荐仍是空白,在Ⅱ级推荐中,T-Dxd作为1A类证据其推荐级别优于化疗及其他内分泌治疗(均为2A类推荐)。


DESTINY-breast 04研究是重新定义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格局的关键III期研究。研究显示,在既往接受过1~2线化疗的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无论HR状态)中,T-Dxd组中位PFS期达9.9个月,显著优于医生选择化疗组的5.1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50%。同时,T-DXd组中位OS期达23.4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16.8个月,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6%;在HR阳性亚组中也观察到了一致的获益。DESTINY-breast 06研究进一步在CDK4/6抑制剂经治的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中,对比T-Dxd与医生选择的化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显示T-DXd组中位PFS期(13.2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8.1个月)。基于DB-04和DB-06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以及2024 CSCO指南的推荐,该患者二线治疗选择了T-DXd。2025版CSCO指南进一步将T-DXd用于CDK4/6抑制剂经治的HR阳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推荐等级提升至I级推荐(证据级别1A),患者经该方案治疗获得了16个月的PFS期。


三线治疗方案


2025版CSCO指南更新将戈沙妥珠单抗用于CDK4/6抑制剂经治的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推荐等级从Ⅲ级提升至II级推荐(1A类证据),这一更新主要基于TROPiCS-02和EVER-132-002两项关键研究的突破性成果。TROPiCS-02全球Ⅲ期研究纳入100%CDK4/6i经治患者,研究表明,SG组中位PFS期达5.5个月(对比化疗组4.0个月,HR=0.66,疾病进展风险降低34%),中位OS期达14.4个月(对比化疗组11.2个月,HR=0.79,死亡风险降低21%)。EVER-132-002亚洲研究(中国患者占70%)进一步验证SG疗效:中位OS期显著延长至21.0个月(对比化疗组15.3个月,HR=0.64,死亡风险降低36%),且无论Trop-2表达或HER2状态(IHC 0/低表达)均观察到一致生存获益。基于上述OS双重改善的循证证据及指南Ⅱ级1A类推荐,该患者三线治疗选择戈沙妥珠单抗。


乳腺癌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显著提升了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同步驱动了整体医疗水平进步。本案例中,从CDK4/6抑制剂到ADC药物的序贯治疗策略,正是规范化实践与循证指南结合的生动体现:通过严格执行CSCO指南分层推荐(如T-DXd用于HER2低表达、戈沙妥珠单抗克服CDK4/6i耐药),患者获得累计超过35个月的疾病控制,且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得以维护。未来,规范化的临床实践与前沿转化研究的深度融合,将持续为乳腺癌患者创造生存新高度。


互动问答:

1.HR阳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ADC、内分泌、化疗如何排兵布阵?


2.对于HER2低表达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选择ADC类药物时,是优先选择抗HER2 ADC还是抗TROP2 ADC?


评论福利

学习过程中,将选取本专题的5个优质评论(50字以上具有专业性和真情实感),入选者有机会获得CSCO诊疗指南一本、指夹式血氧仪、冲牙器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笔记本蓝黑笔组合

01
1.jpg
02
3.jpg
03
2.jpg
04



专家简介


蒋枋利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医师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目前从事乳腺癌精准诊疗工作,发表SCI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严雪绮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科 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肿瘤学 博士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从事乳腺癌免疫微环境的临床和转化研究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


黄香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科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分子靶向专委会秘书长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点击海报回到专区)

殷咏梅.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