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特邀解读专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张鸥 薛亚军 张萍
第71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ACC.22)于2022年4月2日至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线下线上举行。
大会上公布的CLASP TR研究1年结果显示:使用PASCAL系统进行经导管三尖瓣瓣膜修复术可显著减少三尖瓣反流(TR),并在一年内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三尖瓣反流(TR)是“被忽视的瓣膜”,其临床治疗手段目前依旧相对有限,仍以外科治疗为主。
相关的介入治疗器械不断涌现,包括缘对缘修复术、缝合式三尖瓣环成形术、人工瓣环植入式三尖瓣环成型、经导管三尖瓣置换等,但大都缺乏临床试验研究数据。
CLASP TR研究是前瞻性单臂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已经采用最佳药物治疗仍有症状的重度TR患者,使用PASCAL经导管缘对缘瓣膜修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终点是30天时主要复合不良事件,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1年,最终为5年。
此次公布的是该研究1年后的随访结果。
共有65名患者(平均年龄77岁,其中有55名女性)接受了PASCAL系统装置,其中70%分级为"严重"或“非常严重”的有三尖瓣反流。
此外,大多数患者因合并有其他疾病而不适合外科手术,如心房颤动、肝脏、肾脏疾病或肺动脉高压等。
研究受到COVID-19大流行影响,初始入组的65名患者中只有46名获得了一年的随访数据。
有7人死亡(10.8%),12人因心力衰竭而再次住院(18.5%), 11人罹患重大不良事件(16.9%)。
所有患者的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都至少降低了一个等级,其中75%患者降低了两个等级,86%患者的反流等级为中度以下。
在心衰严重程度、6分钟步行实验测定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也出现了明显获益。
研究人员指出,一年的生存率达到88%,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下降了79%。
借用研究主要负责人Adam Greenbaum教授在报告中的总结: “CLASP TR研究在一年的随访中,使用PASCAL系统经导管缘对缘修复三尖瓣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显著降低了患者三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提高了他们日常生活能力,延续了我们之前在30天随访时的获益。”
该研究入组人数较少、缺乏对照组。但是随机CLASS II TR试验(NCT04097145)正在进行中,该RCT试验将比较接受PASCAL治疗的患者和仅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结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Dreyfus J, Flagiello M, Bazire B, Eggenspieler F, Viau F, Riant E, Mbaki Y, Bohbot Y, Eyharts D, Senage T et al: Isolated tricuspid valve surgery: impact of aetiology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n outcom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41(45):4304-4317.
2.Benfari G, Antoine C, Miller WL, Thapa P, Topilsky Y, Rossi A, Michelena HI, Pislaru S, Enriquez-Sarano M: Excess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Complicating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Circulation 2019, 140(3):196-206.
3.Latib A, Mangieri A: 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Repair: New Valve, New Opportunities, New Challeng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7, 69(14):1807-1810.
4.Kodali S, Hahn RT, Eleid MF, Kipperman R, Smith R, Lim DS, Gray WA, Narang A, Pislaru SV, Koulogiannis K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Transcatheter Valve Repair System for Sever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1, 77(4):345-356.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20余年,完成导管消融及器械置入治疗手术数千例,特别在猝死高危人群和心衰的器械治疗、优化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晕厥与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随访体系。曾获中国心脏起搏杰出贡献奖、21世纪杰出心电学奖,“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人民好医生”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兼信息化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心电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药卫生企业协会慢病管理分会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常委等,《ESC cardiovascular》副主编、《中华心脏与心律杂志》副主编、《PACE》、《Cardiology Discovery》、《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编委。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及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科研重点在冠状动脉微循环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等研究工作。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信息化学组委员兼秘书,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心血管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心电学组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病防治联盟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心内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专家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等,同时担任《Cardiology Discovery》、《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人。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治疗等,研究方向在冠心病与脂肪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
目前担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心血管病精准医疗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ESC动脉粥样硬化中文版编委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