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出血等病变。妇科手术围手术期SU的发生率占围手术并发症的11.8%。
SU的发病机制
1. 内脏血流灌注不足(或胃肠道黏膜缺血)是导致危重患者发生SU的主要原因。
2. 胃肠道排空能力减低,延长胃肠黏膜在酸性环境中的暴露时间。
SU的危险因素
(1)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至少48 h);
(2)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计数<50×109 /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正常值2倍。
(1)严重创伤,如头部严重损伤、全身烧伤面积>35%、创伤性休克等。
(2)器官功能不全,如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3)复杂手术,手术时间较长(>3 h)等。
(4)长期禁食及肠外营养。
(5)男性,高龄,入院前1年内曾有胃溃疡病史。
(6)有下两种以上情况:脓毒血症、入ICU>1周、隐性或显性出血≥6d、皮质类固醇治疗。
SU的临床表现
(1)原发病的程度越重,并发症越多,SU的发生率也越高。
(2)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与失血性休克;对无显性出血的患者,若出现胃液或粪便潜血试验阳性、不明原因血红蛋白浓度降低≥20 g/L,应考虑有SU伴出血的可能。
(3)SU发生穿孔时,可出现急腹症的症状与体征。
(4)围手术期SU的发生在手术后的3~5 d内,少数在手术后2周左右。
(1)病变以胃底、胃体部最多,也可见于胃窦、食管、十二指肠及空肠。
(2)病变形态以多发性糜烂、溃疡为主。
SU的诊断
有应激源相关病史及相关危险因素、在原发病、手术或创伤后2周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即可拟诊SU;如内镜检查发现糜烂、溃疡等病变存在,即可确诊SU。
SU的预防
定期定时监测胃液pH值、血红蛋白水平及粪便隐血试验。
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SU有重要作用,当患者病情许可时,应尽快恢复肠内营养。
对于高危人群,应在危险因素出现后静脉注射或滴注PPI, 使胃内pH迅速上升至4以上。
对择期复杂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抑酸药。
SU的治疗
抑酸药:PPI是首选药物,推荐在原发病发生后以标准剂量PPI静脉滴注,12h 1次,至少连续3d。
(1)输血、补液,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2)迅速提高胃内 pH(pH≥6),以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防止血栓溶解;
(3)推荐使用PPI针剂(奥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首剂80 mg静脉推注,以后8 mg/h维持;
(4)视情况可联合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止血药物;
(5)如病情许可,应立即行内镜检查并可施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6)非手术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出血者,可考虑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7)在出血停止后,继续应用抑酸药物和黏膜保护剂。推荐使用口服PPI类药物,疗程为3~4周。
小结
妇科医生应对SU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以及急诊出血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等有充分的认识。尽可能地减少妇科手术患者SU的发生,并减轻SU给手术患者带来的危害。
本期练习:
以下关于SU的预防不正确的是:
A.积极处理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消除应激源
B.定期定时监测胃液pH值,并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及粪便隐血试验。
C. 为减小胃肠道刺激,添加肠内营养需谨慎。
D. 对于高危人群,可在危险因素出现后静脉注射或滴注PPI
E. 对择期复杂手术患者,可在围手术期应用抑酸药,预防SU的发生。
答案将于下期文末公布
作者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谢庆生
审阅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林仲秋 王丽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