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肿瘤急症是指肿瘤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肿瘤的浸润、压迫、转移引起的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常见肿瘤本身引起的急症有肿瘤压迫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颈部肿瘤压迫导致的急性呼吸困难、出血、穿孔(例如消化道穿孔)、肿瘤导致的发热和感染、疼痛、代谢危象(高钙血症、低钠血症)等。
肿瘤患者急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可发生在肿瘤的各个阶段。对于早中期患者,这些急症如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不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也为以后的治疗争取了时间,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由于肿瘤进展并发症多,往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时要权衡利弊,主要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在此,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肿瘤相关急症的处理与基本治疗方案。
临床上,血钠浓度>120 mmol/L时,患者很少出现症状。
血钠在115 mmol/L~120 mmol/L时,患者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痉挛、乏力等症状。
血钠<110 mmol/L时,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幻觉、癫痫、锥体外系统症状、呼吸暂停甚至死亡。
低钠血症的鉴别可以分3步:
①确定是否存在真正的低钠血症,需要计算血浆渗透压,不同渗透压时低钠血症病因不同;
②根据细胞外液容量状态判断是水潴留还是水丢失;
③测定尿钠浓度,确定肾丢失或肾外丢失。
血钠低于135 mmol/L可诊断为低钠血症。
尿钠>20 mmol/dl为肾丢失钠增多,尿钠<20 mmol/dl为肾外丢失。正常容量低钠血症患者的尿钠浓度>20 mmol/L,高容量低钠血症患者尿钠浓度<10 mmol/dl。
1、急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低钠血症发生在48小时内,治疗目标为每小时使血钠升高2 mmol/L,可静脉滴注3%氯化钠,同时注射袢利尿剂以加速游离水的排泄,使血钠浓度恢复更快;
如果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症状(例如抽搐或昏迷等)可加快滴速;
在最初24小时内,每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状态、血清电解质、液体平衡,随着病情缓解,间隔时间至6~8 小时,随后监测时间延长至12~24 小时。
2、慢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寻找病因,病因去除后有些低钠血症随之消失;
病因暂时不能去除的患者,限制水的摄入,抑制抗利尿激素(ADH)释放,增加溶质摄入并适当促进水排泄。
治疗原则为血钠上升不快于每小时0.5 mmol/L,第1个24小时内血钠不高于120 mmol/L。
3、失钠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治疗主要原则是补钠,应首先给予等渗生理盐水,等渗盐水既可以补充血容量又能够提高血浆中钠水平。
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补钠量:缺钠量(mmol/L)=(正常血钠-患者所测血钠)×体重×0.6,1克氯化钠相当于17 mmol,女性按总体水的50%计算,第1个24小时先补给总量的1/2~1/3较为安全。输葡萄糖注射液会加重低钠血症。
4、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这类患者治疗比较困难,纠正低钠血症给予钠盐可加重水肿,纠正总体水过多用利尿药则可加重低钠血症。原则上每天摄入水量应少于每天尿量和不显性失水量之和,可适当使用襻利尿剂增加水的排泄;限水外,同时也要限钠,一般每天氯化钠摄入量不超过3克。
5、脑耗盐综合征(CSWS)治疗
CSWS大多是一过性,多3~4周后逐渐恢复,处理原则主要是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钠负平衡,以平衡液静脉滴注治疗为主,同时,纠正低钠血症过程中,需要控制血钠的纠正速度,防止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发病与以下因素相关。
①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由肿瘤释放,引起血钙升高;
②细胞因子:由肿瘤产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钙离子;
③维生素D3:部分淋巴瘤介导1,25-二羟维生素D3合成增加;
④异位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除甲状旁腺癌外,异位甲状旁腺激素不是引起癌症高钙血症的常见原因。
轻度高钙血症常表现为疲劳、嗜睡、反射减退、虚弱、厌食、口渴、多尿、便秘;
重度高钙血症常表现为呆滞、精神错乱、恶心、呕吐、脱水、昏迷;其他可见症状有心动过缓、Q-T间期缩短、T波增宽、心律失常和P-R间期延长。
对怀疑高钙血症的肿瘤患者应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清钙、磷酸盐、血尿素氮、肌酐等检查。
人血白蛋白浓度是临床上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白蛋白是血循环中主要的钙结合蛋白。恶性肿瘤患者人血白蛋白严重降低时,正常的血清总钙浓度实际上代表着异常增高的离子钙浓度,因此,测定血钙时需要校正白蛋白水平。
Twycross等建议有以下情况时应治疗高钙血症。
①校正后血清钙>2.8 mmol/L;
②出现高钙血症症状;
③首次出现或距上次出现高钙血症有较长时间;
④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⑤预期治疗可取得持久的效应;
⑥患者愿意接受静脉注射和必要的血液检测。
1、生理盐水水化
可缓解轻度高钙血症,但血钙显著升高时,即使大量水化也效果不佳,应加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此类患者易受液体负荷增加的影响,期间须每天监测电解质。推荐使用襻利尿剂减轻容量负荷。
2、降钙素
用法为2~8 U/kg,皮下或肌肉注射,但其长期疗效差于双膦酸盐。应在给予降钙素的同时,配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否则机体会很快产生抗体。
3、地诺单抗
这是一种特异性靶向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单克隆抗体,能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和发展,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预防骨相关事件(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高钙血症等)。
来源丨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