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过去的30年,心血管领域发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技术变化和诊疗进展,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让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体验。药物治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以酒石酸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为代表的β受体阻滞剂,始终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基石药物之一,广泛地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常见疾病的治疗。
自2005年世界高血压联盟发起世界高血压日活动以来,每年此时,学界都会向公众宣传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重要性,并提供有关预防、测量和治疗信息。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数已达高血压2.45亿,然而与庞大患者群不相符合的是,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维持于低位,分别仅为46.5%、38.1%和11.1%[1]。作为冠心病、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发病率高、防控率低的问题也进一步推高我国相关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率增快是高血压常见的一种临床表型,基线心率增快(≥ 80次/分)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均显著增高[2]。INVEST研究结果提示,心率为55~100次/分的患者中,心率每增加5次/分,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增加6%[2]。
由此可见,血压和心率是我们同时需要干预的测量指标,2023年高血压日“准确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的主题也提示了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进行有效控制,以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性。
自1964年James Black教授发明了首个有临床疗效的β受体阻滞剂之后,1969年全球首个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研发成功,随后在欧洲上市。1993年,美托洛尔随阿斯利康一起进入中国,开始书写传奇,成为阿斯利康的第一个心血管产品。2005年,具有零级释放特性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商品名:倍他乐克缓释片)成功登陆中国,其具有革命性制药工艺——多单元微囊系统,不仅能稳定维持血药浓度,每日一次的服药方式也增加了患者依从性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成功登陆中国,之后历经30多年的上市和临床应用,美托洛尔家族产品现已成为心血管领域必不可少的用药之一。
30年间从美托洛尔平片到美托洛尔缓释片,剂型的优化,广泛的适应症,美托洛尔家族产品成为了临床医生有力的武器,每年治疗超过4000万的心管疾病患者,其“降压、护心、防猝死”的作用名副其实。
1993年,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登陆中国。基于临床需求,采用微丸薄膜包衣技术控制递药速度以延长药物疗效、综合了多单元制剂及可精准掰分优点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被研发成功,2005年在中国上市,其独特的控释缓释技术可平稳释放长达24小时,血药浓度稳定维持在治疗窗内。
作为降压治疗的经典药物,美托洛尔在诸多研究中显示出了多种有益作用。
l 高血压。1988年MAPHY研究[3]即显示,美托洛尔可显著较利尿剂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风险达22%。HOT-China研究[4]提示,采用美托洛尔联合钙拮抗剂的联合治疗方案,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率高达87%。
l 心力衰竭。里程碑式的MERIT-HF研究[5]提示,足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猝死及因心衰恶化风险。
l 心绞痛。IMAGE研究[6]提示,美托洛尔可较硝苯地平更好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对于运动耐受性较低的患者,美托洛尔也更有效。
以上循证证据提示,美托洛尔通过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心率、降低血压等发挥综合心血管保护作用,对患者死亡硬终点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在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后,有效提升血压达标率。基于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美托洛尔已经被各大指南推荐作为初始降压和维持降压治疗的常用药物,是常见联合用药选择,对于合并冠心病及心衰的高血压患者,更是应该优先选择的药物。
作为心血管领域的经典药物,β受体阻滞剂在有效降压同时,可降低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2]。这一药物具有悠久的治疗历史和充分的循证证据,让我们一同回顾。
早在1988年,MAPHY研究[3]即显示,与利尿剂氢氯噻嗪相比,美托洛尔可以更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更重要的是,与氢氯噻嗪相比,美托洛尔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总死亡风险22%,心血管猝死风险30%[4],带来了硬终点的获益。
此后,HOT-China研究[5]提供了中国人群的β受体阻滞剂获益证据,提示采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通道阻滞剂(CCB)的联合治疗方案,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率高达87%。
但从2005年起,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地位受到了质疑,有荟萃分析提示,β受体阻滞剂较其他类别降压药物增加卒中风险[6]。随后一些国外指南不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为降压治疗的一线药物,然而,2018年ESC/ESH高血压管理指南[7]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8]仍维持了一线推荐。其中欧洲指南指出,应当谨慎解释这些结果,卒中保护作用的差异可能缘于不同试验间治疗后血压的小幅度差异。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的多方面获益仍被不断被大样本研究证实,2020年的一项荟萃分析[2]纳入67项随机对照试验中的近7万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现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其中冠心病降低25%、心力衰竭降低18%、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卒中、冠心病和心力衰竭)降低15%、心血管病死亡降低23%、全因死亡降低19%。
此外,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β受体阻滞剂可将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后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降低30%以上,这也是目前唯一一类可以降低猝死风险的降压药[9]。
基于β受体阻滞剂充足的降压、心血管及死亡获益,其仍稳立于降压治疗的一线。
中国高血压患者总数庞大,目前现患已达2.45亿,疾病负担严重。然而与高发病率不匹配的是,目前我国高血压降压达标率仍不容乐观,控制率仅为15.3%[10],亟待改善。究其原因,可能与联合治疗比例偏低有关,而联合治疗这一策略,已被包括2017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高血压管理指南、2018 ESC/ESH高血压管理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等在内的各国指南所推荐[7,8,11]。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众多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多个器官和系统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9],因而在降压方案中纳入β受体阻滞剂无疑可以带来更多心血管获益。
目前证据提示,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A+B方案)[12]、CCB+β受体阻滞剂(C+B方案)[5]、三药联合方案[13]等有良好疗效。例如一项荟萃分析研究[13]提示,与无美托洛尔的单药或联合降压治疗相比,美托洛尔+其他种类降压药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而另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则显示,比索洛尔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14]。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应用于一部分特殊人群,如对于孕妇,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轻中度高血压可降低该类患者发展为子痫前期及重度高血压风险[15]。
相信此次指南的更新,也是基于以上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而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是提高我国降压达标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有效举措。
今年是美托洛尔家族产品中国上市的30周年, 传奇故事仍在延续,自诞生伊始历经重重考验,奠定了如今医学史上的基石地位。期待下一个30年,酒石酸美托洛尔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能够一如既往,致敬经典,心向未来,造福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共同实现健康中国、健康心脏的宏伟蓝图!
(本文由北京石景山区高血压联盟研究所 刘丽笙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