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ASH 2024】天津血研所王建祥教授团队:综合多组学分析鉴定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预后不良的高危亚组

2024-12-07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原创

e5137016d9673603b7672fa39bba00e.jpg


当地时间12月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建祥教授团队Yu Liu将在第66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 2024)上就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预后不良的高危亚组鉴定分析的相关研究发表口头报告。该研究通过前沿的多组学分析技术,为t(8;21)AML的精准预后评估和治疗策略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2222222222.png




背景


t(8;21)(q22;q22)易位是AML中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其预后通常较好,但仍有40%左右的患者会复发。因此,探索更精细的风险分层方法,并尽早识别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对于优化治疗策略以及适时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等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多组分析,为t(8;21) AML的预后评估提供创新性的分类策略。




方法


本研究采用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对42例天津血液病研究所的t(8;21)AML患者的基因表达谱进行聚类分析,并在来自HOVON队列的另外46例t(8;21)AML样本中进行验证。研究团队不仅将转录组亚型与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关联,还融合了靶向测序数据和流式细胞术结果,实现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疾病特征综合分析。此外,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研究团队进一步揭示了高风险亚组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结果


研究者鉴定出了三个不同的转录亚组:C1组以白血病干细胞和祖细胞标志物的异常表达为特征;C2组则展现出与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C3组则高度富集了干扰素相关信号。同时,这三个亚组在HOVON队列的46例t(8;21)AML患者中也得到验证,进一步证实了聚类策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预后分析方面,C1组患者的预后最差(p=0.002),其中10例(62.5%)患者最终复发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持续难治,而C2组中仅有3例(21.4%)患者出现类似情况。C3亚组的所有患者均达到了完全缓解,这表明干扰素相关途径的激活可能增强了治疗效果。



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定义为RUNX1::RUNX1T1转录水平至少降低3个对数级,而完全分子学反应(CMR)则表示无法检测到RUNX1::RUNX1T1转录水平。研究发现,在初始诱导治疗后,C1组中仅有1例(12.5%)患者达到MMR,C2组有4例(33.3%)、C3组有4例(40%)患者达到MMR。而CMR仅在C2组(8.3%)和C3组(50%)的两个化疗疗程内观察到。


此外,通过结合靶向测序数据,研究团队发现C1组患者中KIT-D816突变(p<0.001)和FLT3-ITD突变(p=0.031)的高发性,以及不利突变ASXL2和ZBTB7A的富集现象。同时,流式细胞术数据也揭示CD7表达与t(8;21)AML不良预后之间的潜在联系(p=0.0289),且CD7的表达特异性富集于C1组,进一步强化了该亚组预后不良的判断。


在单细胞RNA测序方面,研究团队鉴定出9个细胞亚群,并发现C1组的标志基因主要集中于类似造血干细胞(HSC-like)的亚群中,该亚集以分化阻滞和细胞周期停滞为特征。去卷积分析进一步表明,C1组患者体内HSC-like亚集的丰度更高,且高表达HSC-like的患者预后不良。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分化阶段在t(8;21)AML分类和预后预测中的关键作用,也为未来针对该亚群的治疗策略开发提供重要线索。





本研究通过综合多组学分析技术,成功鉴定出t(8;21)AML中的高危亚组,并揭示其独特的分子特征和预后特征。这一发现不仅为t(8;21)AML的精准预后评估提供了创新性的分类策略,也为未来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潜在治疗靶点的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侯良宇 摘译)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血液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