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Anlotinib plus chemotherapy as a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a multicohort, multicenter, exploratory trial (ALTER-G-001)[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不可切除肝转移胃肠道肿瘤患者一线治疗:多队列、多中心探索性试验(ALTER - G - 001)]
发表期刊:《信号传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2024):40.8]
通讯作者:张俊 朱陵君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本研究是一项全国多中心、多队列Ⅱ期临床试验,旨在探索口服多靶点TKI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一线及维持治疗伴不可切除肝转移消化道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纳入结直肠癌(队列A)、食管鳞癌(队列B)和其他消化道肿瘤(队列C,胰腺癌为主)患者,队列A中客观缓解率(ORR)达40.4%,仅肝转移患者的转化切除率为22.7%%。队列C中ORR达31.8%,仅肝转移患者的转化切除率为6.7%;其中胰腺癌的ORR为36%,中位PFS达到5.8个月。本研究证实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可为伴肝转移消化道肿瘤带来疗效获益,提供潜在根治机会,尤其对胰腺癌等难治肿瘤具有突破性意义。
本研究创新性提出“安罗替尼+标准化疗诱导+节拍化疗维持”的治疗模式,首次在伴肝转移消化道肿瘤人群中验证小分子TKI广谱抗血管生成的价值,显著提升转化手术率并延长生存。其成果为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治疗提供全新范式,并丰富了胰腺癌进行抗血管生成转化治疗的循证依据。研究成果获《自然》(Nature)旗下顶级期刊《信号传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彰显中国原创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ALTER-G-001研究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全国多中心、多队列Ⅱ期临床试验,旨在探索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一线及维持治疗伴不可切除肝转移消化道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包含三个队列:结直肠癌(队列A)、食管鳞癌(B)和其他消化道肿瘤(C,胰腺癌为主),受试者接受12mg安罗替尼联合一线标准化疗6周期后,疗效达CR/PR/SD者接受安罗替尼和节拍卡培他滨(500mg,一天两次)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ORR。从2021年12月至2023年10月,共入组91例,本次在STTT杂志中公布了队列A和C的数据。
(1)结直肠癌队列A:入组47例,ORR为40.4%, 1例CR,18例PR,大多数者可观察到肿瘤退缩,DCR为89.4%,中位DoR为7.5m。23.4%患者转化成功并接受手术,其中5例为仅肝转移者。中位PFS为8.7m,6m-和12m-PFS率91.8%和41.9%。中位OS数据尚未达到。
(2)其他消化道肿瘤队列C:入组44例(胰腺癌32例,胃/胃食管结合部癌6例,胆道恶性肿瘤5例,十二指肠癌1例),ORR为31.8%,14例达PR,其中8例的肿瘤退缩程度超过50%,DCR为72.7%,中位DoR为6.8m。中位PFS达5.8m,6m-和12m-PFS率分别是35.3%和11.8%。中位OS为11.4m,12m-OS率达47.2%。
其中32例为胰腺癌患者,ORR为28.1%。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5.8m和11.4m,12m-OS率35.3%。
(3)安全性: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期≥3级TRAE发生率分别为45.1%(41/91)和10.5%(4/38),队列A最常见的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高血压,队列C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SAE发生率为25.3%(23/91),无治疗相关死亡。对于接受肝切除术的患者,从最后一次给药到手术的中位时间间隔为3.3周,围术期的TEAE发生率为 46.7%,且无出血相关TEAE。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消化道肿瘤是我国的高发肿瘤,而且有相当比例的患者诊断时就已处于进展期或已发生转移,而肝脏是消化道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发生率高、患者基数大,尚无针对肝转移的特定系统治疗方案。肝转移具有血供丰富的特点,且转移灶与原发灶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所以十分需要治疗方案的探索。
ALTER-G-001研究是一项全国多中心、多队列Ⅱ期临床试验,旨在探索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一线及维持治疗伴不可切除肝转移消化道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为3个队列:队列A是结直肠癌肝转移,队列B是中国特色的高发瘤种,食管癌肝转移;队列C是其他消化道肿瘤肝转移,这种比较新颖的多队列研究设计可以更好地探索抗血管生成TKI在不同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研究采用一线及维持治疗的思路,维持治疗期间采用节拍卡培他滨联合安罗替尼的治疗,纯口服的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还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治疗体验,提高生活质量,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实践理念。
本研究在创新性方面的表现,主要是突破传统单瘤种研究框架,采用多队列设计同步验证结直肠癌、食管鳞癌和以胰腺癌为代表的其他消化道肿瘤伴肝转移的治疗策略,为小分子TKI的广谱应用提供高级别证据。其创新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治疗模式革新:首次将抗血管生成药物与节拍化疗结合用于维持治疗,兼顾疗效与安全性,契合肿瘤慢病化管理理念。
2) 转化医学价值:在胰腺癌肝转移这一“治疗荒漠”中实现36%的ORR和6.7%的肝转移灶切除率,远超历史数据。
本研究同样也带来了临床启示,结果提示安罗替尼可能成为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新选择。尤其对于仅肝转移患者,其转化手术率的提升为多学科协作治疗提供新契机。
但作为单臂Ⅱ期研究,需Ⅲ期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未来需明确优势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并探索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潜力。
攻坚克难,多中心协作破局:研究启动正值新冠大流行期间,团队克服患者依从性、跨区域协作等挑战,通过标准化质控流程和“云随访”,2年内完成91例高质量入组和随访,为中国临床医生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研究管理经验。
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设计:针对胰腺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期短、治疗选择匮乏的困境,团队前瞻性地纳入32例此类患者,加强患者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9例达到部分缓解,最长持续缓解时间达22个周期,且有1例转化成功接收了根治性手术。
人文关怀点亮希望:一位62岁胰腺癌肝转移患者参与研究后,在研究者、护士的陪伴和关心下,可以持续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恶性肿瘤,不仅肿瘤得到很好的控制,疗效达到PR且持续近2年,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数也屈指可数,耐受性良好,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恶性肿瘤治疗的意义不仅是延长生存,更是为患者争取有质量的生命时间。这种“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目标导向的治疗理念贯穿研究始终,推动团队在临床与科研中践行医学温度。
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十年积淀:研究团队前期发现节拍卡培他滨治疗可以调控肿瘤中VEGF表达,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的潜力,根据此设计了本临床研究中维持治疗方案。这一“生物学引导治疗”策略的成功,印证了转化医学“始于临床,归于临床”的核心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
上海市医疗系统银蛇奖获得者。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癌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医疗及区域产学研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美肿瘤协会(SACA)副主席
上海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副主委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黄浦分会医疗学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学组委员
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执行委员兼学术秘书
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血管靶向专委会委员
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委员
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生物标志物专委会委员
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胰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胃肠分委会常委
卫健委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肿瘤化疗组委员
卫健委《胃癌诊疗规范》专家组成员
卫健委《结直肠肿瘤诊疗规范》专家组成员
卫健委胃癌临床路径定稿专家
2004-2006年在美国大学M.D.Anderson肿瘤中心胃肠肿瘤科留学,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的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熟练掌握消化道肿瘤的化学治疗方案,紧跟国际胃肠道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开展临床工作,从临床回归基础研究,致力于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主持晚期结直肠癌节拍化疗(BIG-MOON)等临床研究,主编《肿瘤居家疗法》等多部专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市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十三五”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
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江苏省科普演讲专家
“典赞·2023科普江苏”年度十大科普人物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CRPC)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心理协作组副主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委会执行主委
江苏省农学会药膳研究分会理事长
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委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委
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皮肤与软组织肿瘤分会副主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病因学及流行病学专委会副主委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食管癌专委会常委
擅长:消化系统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等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诊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 主治医师 青年骨干
上海医师协会会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学会分会青委秘书
CSCO会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会员
CSNO化疗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方向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及肿瘤血管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建设1项,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1,在研上海市卫健委项目1项,国内外发表论文数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精准营养学组秘书
擅长以胃肠道肿瘤为主的实体肿瘤综合治疗,如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研究领域包括胃肠道肿瘤靶向治疗疗效、毒性预测标志物、胃癌相关基因功能等。
本研究组长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以“研究型临床科室”为建设目标,凝练和形成肿瘤精准医疗“三个导向”理念(目标导向的治疗生物标记物导向的治疗、肿瘤生物学行为导向的治疗),推动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全症状控制理念,形成并完善肿瘤患者评估、决策及判效体系肿瘤科在临床诊治工作方面保持了国内领先地位,胃肠肿瘤、乳腺肿瘤等各亚专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研究团队由国内14家消化道肿瘤诊疗中心组成,以患者为中心构建诊疗体系。严格执行GCP规范,实现多中心高效协作与数据同质化管理,高质量完成数据收集分析。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科学推进研究,致力探索优化治疗方案,推动循证医学实践。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中国医学论坛报 桂晶晶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