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霍晓川
一、常见的血管内开通治疗的并发症
出血:是急性血管内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
栓塞
夹层
不通
血栓
无效再通
二、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1、血管破裂常见原因为操作失误
微导丝塑型不佳
微导丝操作粗暴
微导管头端导致
合并血管狭窄或走形变异
病人躁动不能配合
2、脑静脉提前显影预测血管内治疗后脑出血
ECV是症状性PH的最强预测因子,能预测90天死亡率和功能独立。
EVC机制:脑缺血会诱发脑血流量变化和破坏毛细血管完整性,缺血刚发生时会引起局部脑血流量增加,有时称为充血或奢侈灌注,血流量的变化反映了丧失自主调节功能和细胞死亡后毛细血管发生扩张,在缺血损伤和梗死的情况下,再灌注会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以至于发生出血。
3、取栓后脑出血的处理流程
4、 过度灌注、脑出血的处理
评估是关键,梗死面积+侧支
血压管理是要点
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用药
三、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栓子逃逸预防:
球囊导管阻断血流;
DAC导管接近血栓;
负压小时连同导管同步取出;
双支架取栓;
病例:患者言语不利,四肢无力8小时,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血管开通术后第四天提示基底动脉闭塞可能,再次开通治疗。
经验与教训:血管开通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多半和抗栓治疗不足或药物抵抗有关,同时,开通血管后残余狭窄过高,血流改善不完全也是诱因。
处理顺序一般是:抗栓或溶栓→再次球囊导管扩张→再次支架取栓。
四、取栓无效再通的原因及处理
病例:患者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5小时,NIHSS:13分,起病到穿刺时间:7小时,穿刺到再通时间:20 min;术后持续昏迷,持续气管插管中;术后第二天,出现应激性溃疡,停用抗栓药物,脱水、保护胃黏膜治疗;术后第三天,脑疝,死亡。
病例:患者突发意识障碍3小时,NIHSS评分:31分,术后高热,昏迷,呼吸停止,行气管插管手术,术后第二天,双侧瞳孔散大,自动出院。
经验与教训: ①虽然都在时间窗内,但术前影像诊断均提示梗死面积大,虽然血管再通,但无法阻止病情恶化;②是否第一时间考虑去骨瓣减压、亚低温或其他内科保守治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夹层、血管痉挛的原因及处理
1、夹层、血管痉挛的原因及预防
导丝或导引导管损伤血管——操作轻柔,路图导引,避免导引导管顶住血管壁;
导引导管到位前损伤血管——同轴+衬管技术,路途下操作;
球囊扩张引起血管撕裂——缓慢扩张,低压球囊,一次成型(避免反复扩张);
2、夹层、血管痉挛的处理
(1)一旦夹层形成
影响血流动力学——支架
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抗凝、观察
(2)一旦血管痉挛,先判断原因
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尽快手术,减少刺激;
影响血流动力学——终止操作,尼莫地平、罂粟碱,严重时,球囊扩张。
六、总结
取栓治疗需要采用合理的技术以及严谨的操作,预防出现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出现并发症时,需要沉着冷静应对,高效处理。
来源:卒中e学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