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 ELCC】BGB-A317-2001-IIT研究速递:韩宝惠/钟华教授谈EGFR TKI耐药NSCLC免疫治疗新思路

2024-03-26作者:贺鹏资讯





2024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2024年3月20日至23日在捷克布拉格举行。替雷利珠单抗首个探索EGFR突变阳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研究BGB-A317-2001-IIT于此次大会上报道了队列2的主要分析结果和队列1的更新分析结果,优秀的数据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中国专家编写的首部《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专家共识》英文版也于2024年3月正式发布,旨在为世界各地医生提供免疫规范化治疗指导建议。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上海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和钟华教授从研究者角度深入解析BGB-A317-2001-IIT研究设计及结果,从执笔专家角度畅谈《共识》发布的影响及意义,共话EGFR TKI耐药NSCLC免疫治疗新思路。











专家简历


韩宝惠 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华肺癌学院 执行院长

CSCO执委,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委会前任主委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肿瘤分会主委

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医师学会呼吸学会副会长


钟华 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生物免疫学会理事会理事

CSCO非小细胞肺癌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向分子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

美国肿瘤临床协会会员等学术职务

以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身份从事肺癌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课题4项,科技部重点专项子课题1项,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1项

多次获得: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型医师奖”


BGB-A317-2001-IIT研究结果重磅亮相,打开EGFR TKI耐药NSCLC免疫治疗新思路

研究设计








BGB-A317-2001-IIT研究是一项前瞻、开放、单臂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治疗伴EGFR敏感突变且既往EGFR TKI治疗失败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共设计两个队列,队列1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及白蛋白紫杉醇诱导治疗,培美曲塞联合替雷利珠单抗维持治疗。主要终点分析结果已全文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JITC),替雷利珠单抗+化疗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7.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56.5%,显示出良好获益;队列2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商品名:普贝希)及白蛋白紫杉醇诱导治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其中后者是我国成功出海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FDA获批),独具400mg/瓶规格,极大提升了临床治疗便利性。



基线特征









队列1共入组69例患者,62例进入疗效分析集;队列2共入组54例患者,52例患者进入疗效分析集。研究纳入了临床常见的3类TKI耐药患者;不仅纳入指南推荐的EGFR敏感突变患者,还包括少见突变患者,研究人群与EGFR TKI耐药患者的临床实践高度契合。


队列2主要分析结果








截止2023年9月27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0.5个月。患者1年PFS率为46.1%,其90%CI(32.5%-58.7%)下限高于历史对照化疗数据的7%,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患者中位PFS为10.9个月(95%CI: 6.4个月-15.1个月),不论EGFR突变类型、前线EGFR TKI治疗方案,患者均显示出良好的PFS获益。

总生存(OS)数据尚不成熟,已显示出长生存获益趋势;中位OS未达到,1年OS率为82.1%(95%CI: 66.6%-90.9%)。

总体ORR为55.8% (95%CI: 41.3%-69.5%),DCR为96.2% (95% CI: 86.8%-99.5%),显示出良好的克服靶向耐药的强效缩瘤作用。

安全性:安全谱与既往同类型研究一致;去除铂类药物,耐受性更佳。3-4级TRAE发生率仅为31.5%(17/54),没有5级AE发生,常见TRAE为化疗相关AE;SAE发生率为22.2%,治疗相关SAE发生率为18.5%。38.9%(21/54)的患者发生了irAE,仅7例患者(13%)发生了3-4级irAE。



队列1更新分析结果










截止2023年9月27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0.4个月。患者中位PFS为7.6个月(95%CI:5.8个月-9.4个月);中位OS为27.1个月(95%CI:16.1个月-NE),1年OS率达到74.8% (95%CI:61.7%-84.0%),显示出令人鼓舞的OS获益。


BGB-A317-2001-IIT研究结果打开EGFR TKI耐药NSCLC免疫治疗新思路









多项Ⅲ期研究证实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为EGFR TKI耐药NSCLC患者带来更多获益,BGB-A317-2001-IIT研究显示以替雷利珠单抗为核心的两种治疗方案表现同样亮眼,为临床实践再添新的治疗选择,无疑打开了EGFR TKI耐药NSCLC免疫治疗的新思路。


《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专家共识》英文版正式发布,中国智慧闪耀全球


为了更好指导临床实践,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肺癌研究协作组编写的《晚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共识(2022版)》已在《中华肿瘤杂志》正式发表,成为首部关注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的专家共识,引发临床的高度关注;基于新证据的生成以及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2023更新版共识也已发布。而在2024年3月,共识英文版正式见刊于Chinese Medical Journal杂志,共识将中国肺癌专家对于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的诊疗建议和经验凝练为10条推荐意见,期望传递给全世界各级医院医生,为免疫治疗临床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建议。



韩宝惠教授点评

多数EGFR突变NSCLC患者靶向治疗最终会因为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如何改善EGFR TKI耐药患者的预后生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对免疫微环境的深入探索,我们发现EGFR突变NSCLC免疫微环境在EGFR TKI治疗前后会发生动态变化,从不适合免疫治疗的“冷肿瘤”转变为适合免疫治疗的“热肿瘤”,成为探索这部分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免疫治疗的基础。基于此我们设计了BGB-A317-2001-IIT研究,旨在希望为靶向耐药患者提供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免疫治疗方案,探索替雷利珠单抗+白紫+卡铂(队列1)以及替雷利珠单抗+白紫+贝伐珠单抗(队列2)是否能够克服EGFR突变患者的靶向耐药,改善患者生存。

队列1的主要分析结果已于之前报道,此次大会公布了更新随访结果,替雷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患者中位OS达到27.1个月,生存结果非常惊艳,达到同类研究最高水平。

多项研究提示“免疫+含铂双药化疗+抗血管”四药方案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疗效,但毒性显著增加。四药方案因其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安全风险都导致其临床接受度不高,所以需要探索一个能够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同时扩大适用人群的方案,队列2的设计思路由此产生:探索替雷利珠单抗+白紫单药+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 TKI治疗失败的NSCLC。引入贝伐珠单抗,希望抗血管、免疫和化疗三种治疗手段充分发挥协作治疗的作用;去铂化疗方案希望进一步降低毒性,同时保留铂作为后线治疗的选择,从全程治疗的角度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大获益。而此次ELCC大会报道的队列2结果显然实现了我们的期望:在疗效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很大改善,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灵活和切实可行的循证证据,切实解决了临床问题。

尽管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的证据越来越充分,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规范化指导。由此首部聚焦于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的专家共识在2022年应运而生,2023年也适时发布了更新版共识。而如今共识英文版也正式见刊,意味着中国学者的智慧结晶洒向全球,为世界各地医生临床规范化应用免疫治疗提供指导。中国专家共识为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提供了指导建议,标志着中国学者已逐渐成为引领者,推动该治疗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当然,对于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的应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例如EGFR耐药患者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不同患者间T细胞亚群不同,免疫状态不同,基因突变类型不同,如何对这个复杂患者群体进行精准诊断和分类治疗是未来重要的探索方向。这些尚未解答的问题将鞭策我们持续向前,为患者不断寻找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案。


钟华教授点评

中国NSCLC患者EGFR突变发生率较欧美人群更高,中国EGFR TKI耐药NSCLC患者的治疗需求也更为迫切。EGFR TKI治疗后引起肿瘤微环境由”冷“向”热“的变化,为这部分患者带来免疫治疗的希望。多项研究证实了免疫治疗可以为EGFR TKI耐药NSCL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改善,但如何进一步丰富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方案选择、实现精准治疗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BGB-A317-2001-IIT研究旨在同时探索“免疫+化疗”和“免疫+化疗+抗血管”两种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在免疫+化疗+抗血管策略的选择中,充分考虑到四药方案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去掉了铂类药物,创新性的探索了”免疫+单药化疗+抗血管“模式,这是研究设计的一大亮点。

从BGB-A317-2001-IIT研究报道的结果来看,替雷利珠单抗为EGFR TKI耐药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替雷利珠单抗+含铂双药化疗(队列1):生存亮眼,患者中位PFS为7.6个月,中位OS达到27.1个月,显示突出的OS获益。

  • 替雷利珠单抗+单药化疗+贝伐珠单抗(队列2):高效低毒,中位PFS达10.9个月,ORR为55.8%,3-4级TRAE发生率仅为31.5%;疗效不输免疫+含铂双药化疗+贝伐珠单抗四药方案,且毒性显著降低。

BGB-A317-2001-IIT研究打开了EGFR TKI耐药NSCLC免疫治疗的新思路,无论队列1还是队列2均看到为患者带来了治疗获益,这丰富了治疗策略,临床实践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和灵活的治疗选择。总体来看,替雷利珠单抗在BGB-A317-2001-IIT研究中证明了其潜力和价值,以替雷利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策略无疑成为EGFR TKI耐药NSCLC患者的优选方案。

伴随着免疫治疗的证据越来越充分,免疫药物可及性提升,免疫治疗规范化问题亟待关注。《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及时为这一领域的免疫规范化治疗提供指导建议,且令人欣喜的是共识也同时以英文版形式发布,意味着中国诊疗经验也可供国外同行参考,这无疑是对于中国学者工作的充分肯定!目前在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领域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所以未来共识还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更好地反映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临床治疗理念和临床实践的快速发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