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法断案之行政案例篇(8)本案启示】求诊治、请查处和打官司,这些环节要管用须更重视法律衔接

2021-09-26作者:壹声资讯
医事法学原创

本期编委:余树林 温国明

作者:宋儒亮 温国明 余树林 欧阳兵 宋立志

点击查看案例介绍

点击查看各方意见


强化法律衔接   释放法律活力

宋儒亮  法治广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论坛报第二届医事法学理事会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医事法学分会主任

 

是人,都可能生病。因而,又有了医案之可能。


医事案件,往往都是这样发生并发展的:因病到医院,人或伤残或死了,若认为是医院的责任,或是采取民事法律救济,直接同医方交涉,要求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或是转而行政法律救济,向卫生主管机关投诉,要求查处医院医生,若对投诉查处不满意,认为卫生主管机关没有依法履行查处职责,又转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依法裁判行政机关依法承担不作为等的法律责任。最后根据裁判结果再做考虑。


本案,选择行政法律救济路径,以求实现法律目的。


面对行政诉讼,经过二审终审,最终判决卫生主管机关胜诉。显然,患方的行政法律救济策略没有实现。患方并没有实现诉求。


问题的解决,又回到了起点,该怎样看?


一、法律衔接问题是法律实施多面临的较突出的问题


又回到起点,是说在患者死亡问题上,诊疗医院有无责任,还没有答案。


转了这么一圈,其实牵涉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法律规定之间的衔接,也即在医事法治领域,其民事纠纷、行政处理、行政诉讼和刑事追究之间,该如何建立一个衔接有效的封闭体系,让问题的之走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问题的化解始终有清晰的规则指引和跟进的法律对策在衔接。


比如,当本案行政法律救济终结,该案患者死亡问题,又该如何进一步处理?是自动转为下一个行政处理案,由卫生主管机关重新跟进并依法处理;或是又要患方把之前没有完成事项继续接上再推;再或是本案件自然终结,等等。


可能的情形并不是一个。一个大概率事件就是患者死亡的责任追究问题却有可能慢慢被淡化、弱化。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法律衔接不完善。


二、重视法律衔接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议题


法律衔接问题,我们是非常重视的,也一直在强调中,比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有许多关于衔接方面的要求:


在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在加强职务犯罪线索管理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职务犯罪线索管理,健全受理、分流、查办、信息反馈制度,明确纪检监察和刑事司法办案标准和程序衔接,依法严格查办职务犯罪案件。


在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健全行政裁决制度,强化行政机关解决同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功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指出:“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全面开展律师调解工作。完善调解、信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作用。深化法律援助制度改革,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有序推进行政裁决工作,探索扩大行政裁决适用范围。”


在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在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协同配合工作机制。《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指出:“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完善行政执法权限协调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全面推进‘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完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军地联合执法机制。” “推进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


 法律衔接,为什么重要?没有法律衔接,法律生命力就难以释放,更难以灿烂。


三、推进更高水平法律衔接工作的新思考


首先,要在顶层设计上做文章。比如,建议统筹考虑,一体布局,制定法律衔接规划,以此作为推进法律衔接工作的路线图。


其次,要在流程安排上做安排。比如,确定推进法律衔接要遵守的原则,目的在于有效化解法律规定衔接上的冲突、保留、空白等等问题,让法律适用更加流畅。


第三,要在督查协调上做布局。比如,成立地方各级党委法治衔接议事协调机构,围绕法律制定、解释和实施,履行法律衔接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职责,加强对本地区法律规定衔接建设的牵头抓总、运筹谋划、督促落实等工作。


第四,要在衔接指标上下功夫。建议建立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为主要内容、对象的法律衔接指标体系,通过法律衔接,更好实现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目标。


第五,要在定期评估上求实效。围绕民事、行政、刑事和宪法彼此衔接中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定期评估,比如,可采取诸如立法后评估、执法后评估、合宪性审查等方式,既求法规效力,又求法规合力。


第六,要在结果考核上来真的。这其中,加强对重大法治衔接问题的法治督察工作。加强党对法律规定衔接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律规定衔接实施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履行推进法律规定衔接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各级党委要将法律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


最后,要在法律衔接上见效益。法律的权威源自拥护和信仰,法律生命源于法律的衔接。有效、有序、有力的法律衔接,才能实现法律的目的。因此,制定法律衔接规划,完善法律衔接的制度、原则、规则、评估和考核,更利于推进法律的制定、监督、解释和实施,更利于激活法律活力,更利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