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2月6日,第11届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以“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主题,聚焦肿瘤诊断、肿瘤治疗、肿瘤基础、医院管理等多个前沿专题,共同探索肿瘤防治的未来新趋势。大会设置院士创新论坛及20余个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界大咖、专家学者讨论了生物药发展概况及临床应用前景、放射免疫新实践等肿瘤临床治疗问题。
会议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郭晔教授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专访,分享了关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诊疗的最新见解和研究进展。
目前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免疫治疗的时代。对于PD- L1阳性的患者,特别CPS≥1的患者,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帕博利珠单抗的免疫治疗或者联合化疗;对于全人群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策略。那近年来也涌现了一些不同的化疗方案组合,特别是紫杉类方案的应用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线标准化疗的选择。此外对于一些不能够耐受化疗的患者,化疗联合免疫也成为临床当中常用的一个方案,对于一些高龄的患者也是有比较好的疗效。
目前的挑战在于,免疫治疗成为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的标准治疗已经有5到6年,但近年来相继很多临床研究都没能够在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疗效,很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于免疫治疗获益的人群的选择还是有欠缺的,所以未来可能需要在生物标记物以及人群的细分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对于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的进展来讲,目前还是集中于一些新药的开发。我们知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在国内外获批了超过十个瘤种,但是事实上除了PD-1、PD-L1单抗以外,我们目前没有其他非常有效的免疫治疗药物能够和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做联合。虽然CTLA-4也在国内外获批了一些肿瘤的类型,但是在头颈肿瘤的联合开发中并不成功,而且CTLA-4普遍来讲还是具有一定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双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在头颈部鳞癌的领域,在一线免疫治疗和化疗失败的患者当中,还是有很多药物呈现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也有一些双抗的药品已经在国内外进入了一线的三期随机对照研究的领域。所以我想,在未来这个方面肯定会有所突破。
至于人群划分方面,最主要头颈部鳞癌是一个多器官包容的肿瘤,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口腔、口咽、喉咽以及鼻咽一系列的部位,事实上每个部位也有一些独特的分子特征,以及疾病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所以未来怎么能够去细分不同部位来开展针对性的临床研究,我觉得也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
刚才也简单地提及了一下,我觉得未来创新主要还是基于几个层面。
从外科角度,最主要还是走精细化以及个体化的路线,特别在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非常强调器官的保留,以及个体化的生活质量保护,所以很多的微创治疗,包括一些个体化的机器人辅助手术,这两年在国内外开展比较普遍。
在放疗技术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在于新型的放疗设备的应用,比如说我们在传统的光子治疗的基础上,这两年很多地区和医院都开发了包括质子以及重离子在内的新型的放疗选择,所以对一部分患者来说,在器官功能的保护方面有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善。
在药物治疗方面,还是基于创新药物的开发,包括双特异性抗体以及ADC药物,也包括一些个体化的基于mRNA在内的治疗性的免疫治疗也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瘤种,比如EBV阳性的鼻咽癌或者HPV阳性的口咽癌中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