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团队为您推荐冠心病介入技术进展方面的最新研究,点评研究结果,诠释临床意义。让我们快速了解冠心病介入领域学术进展。
iFR与FFR指导血运重建的长期临床效果比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健、李兴立、聂文畅
健心荐语
瞬时无波比(iFR)是冠脉生理功能评价的新指标,可用于评估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以指导血运重建。与常用生理性指标血流储备分数(FFR)相比,iFR不需要使用腺苷等扩张血管药物,并且操作时间更短,经济耗费更少,具有独特临床价值。已有研究证明,iFR指导血运重建的短期临床结果良好,但仍缺乏针对iFR的长期结果数据。
文章介绍
本研究旨在报告iFR-SWEDEHEART试验中,iFR与FFR指导血运重建的5年临床效果比较。本文于2021年12月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杂志。
研究方法
iFR-SWEDEHEART是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主要纳入适宜进行冠脉生理学检查的急性或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研究者在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使用生理学方法评估任意病变,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评估非罪犯病变。其中,iFR≤0.89或FFR≤0.80被认定为存在血流动力学狭窄,需要进行血运重建。
本试验随访的主要终点是血运重建后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计划外血运重建。次要终点包括5年随访期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其他事件。其中,计划外血运重建定义为患者纳入研究时未被预计的血运重建。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多中心就诊的2037名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iFR或FFR检查以指导血运重建。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基本一致,但与FFR组相比,iFR组评估的病灶数目更多(iFR 1568 vs FFR 1436)。如表1所示,iFR平均测量值为0.91,FFR平均测量值为0.82。iFR组中有536名患者(53.0%)接受了血运重建,而FFR组中有569名患者(56.5%)接受了血运重建(p=0.11)。
表1:iFR组与FFR组测量数据比较
5年随访中,研究者发现iFR 组的218名患者(21.5%)和FFR组的200名患者(19.9%)发生了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计划外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HR=1.09;95% CI:0.90-1.33,表2)。其中,iFR与FFR两组之间的全因死亡率没有显着差异(iFR 9.4% vs FFR 7.9%;HR=1.20;95% CI:0.89-1.62),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与计划外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图1)。但与FFR组相比,iFR 组的非心血管相关死亡率更高(iFR 6.6% vs FFR 4.6%;HR=1.46;95% CI:1.00-2.12)。
表2:iFR组与FFR组5年随访结果比较
图1:iFR组与FFR组复合终点事件的K-M曲线
预定义患者亚组的复合终点的结果如图2所示,数据表明iFR与FFR组指导血运重建临床效果的亚组分析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
图2:iFR组与FFR组终点事件亚组分析
结论
iFR-SWEDEHEART试验的5年随访结果提示iFR组与FFR组两组患者的临床事件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证明,与FFR相比,iFR指导的血运重建同样具有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在亚组中的治疗效果同样没有差异。
点评
该研究结果表明,iFR指导下接受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事件发生率与FFR指导下并无显著差异,是对iFR指导血运重建长期临床效果研究的有效补充。iFR具有耗时短、成本低、患者舒适度高等优势,该试验结果将可能促进iFR的进一步扩展应用。该研究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患者心肌梗死的诊断源于心内科的出院诊断,因此其他科室就诊的保守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可能漏诊。
刘健,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血管内超声博士后,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美国心脏病学院(FACC),欧洲心脏病学协会(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协会(SCAI)等国际学会专家会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及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组副组长等五十余项社会兼职。
专业特长为冠心病的诊断和综合性治疗,包括,冠脉介入性治疗,特别是针对高龄,合并复杂疾病的高危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等方面。致力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和血管生理学研究,包括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成像,血流储备分数。胸痛中心的建设,急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SCI收录文章及国内核心期刊文章100余篇。参与国内多部临床指南的撰写。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国自然重点,国自然面上项目,北自然面上,首都卫生发展科研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基金支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多本国内核心期刊的编委。主译《轻松掌握血管内超声》、《介入心脏病学》、《心脏病学实践》等著作。
新型抗凝药物用量不足,增栓塞风险!鼓楼医院徐标等Circulation子刊Meta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