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永辉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例复杂十二指肠狭窄患者实施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EUS-GE)。该术式经过黄永辉教授改良,解决了以往肠管固定的难题,通过导丝闭环稳定动态肠段,为支架释放创造理想空间,同时,术中经口操作,避免了开腹创伤。支架置入后即刻建立有效的营养通道,患者恢复饮食并快速出院。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呕吐1月余”就诊。患者近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患者无呕血、黑便、腹痛、腹泻、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外院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降段严重狭窄,狭窄处直径仅3mm(图1),经抑酸、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无效后转诊至我院。近1月患者体重减轻20斤。
图1 十二指肠降段狭窄处直径约3mm,葡萄籽无法通过
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既往病史,否认肿瘤史。既往无腹部手术史。
生命体征平稳,BMI 17.0 kg/m²。腹部平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5次/min。其余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47g/L,CEA、CA199、AFP正常范围。
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降部管腔变窄,呈细线样(图2A)。
MRCP:十二指肠降部狭窄,其上游十二指肠扩张。胆、胰管未见明显异常(图2B)。
图2 十二指肠降部管腔狭窄:A、上消化道造影图;B MRCP显示胆胰管未受累。
患者诊断为“十二指肠降段狭窄,良性可能性大”。传统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和内镜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
但本例存在以下难点: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有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承担着胆、胰管的胆汁和胰液的引流。手术切除狭窄段肠段可能要行Whipple手术,手术创伤大。外科胃空肠吻合术,相比于内镜治疗,创伤较大,且患者消瘦,营养状况差,手术风险高,术后恢复时间长。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有支架移位的风险,且患者狭窄段较长,支架可能无法完全覆盖狭窄段。放置鼻-空肠管,患者无法经口进食,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因此经过充分术前讨论并与家属谈话沟通,决定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
EUS-GE手术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术式,是在超声引导下经胃壁穿刺十二指肠远端或近端空肠放置双蘑菇头支架,帮助那些因为消化道堵塞而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重新建立进食通道。这一手术最大的挑战是在超声穿刺近端空肠时,可能会出现肠管塌陷、肠管移位等情况,造成支架置入失败(如支架一端脱入腹腔),影响手术的成功率。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永辉教授创新性提出“导丝闭环固定技术”,即通过导丝形成胃-空肠之间闭环,固定游离肠腔。黄永辉教授首先经内镜于狭窄段远端留置鼻胆管并注水充盈肠腔,在超声内镜实时引导下,采用19G穿刺针经胃体上段后壁穿刺目标肠腔,于肠腔内留置导丝。使用子镜通过狭窄段,活检钳抓取导丝带出口腔,形成胃-空肠闭环,固定目标肠段。在超声内镜及射线引导下,成功置入10 mm×2 cm的爽蘑菇头支架,实现胃-空肠的吻合(手术过程见图3)。经支架胃腔端实时造影显示支架通畅,远端肠腔显影(造影见图4)。
图3、内镜手术过程:A、B. 超声内镜穿刺目标肠腔;C、D. 导丝完成胃-空肠闭环;E、F. 双蘑菇头支架释放成功,胃-肠之间建立新的进食通道
图4 经支架胃腔端实时造影显示支架通畅,远端肠腔显影
患者术后无腹痛、便血等症状。术后24小时恢复流食,无呕吐等症状,耐受良好。
术后10天患者随访:已经能基本正常进食,进食饺子、包子、肉类等固体食物无呕吐症状,体重涨了8斤,BMI增加至18.5 kg/m2。复查造影示支架通畅,位置良好,支架内镜已膨胀至2cm,造影剂经胃内能顺利进入空肠,如图5。
图5 术后10天复查消化道造影示支架通畅位置良好,造影剂经胃进入小肠
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是一种基于超声内镜实时成像的微创介入技术,其核心是通过胃壁穿刺目标肠段并置入支架,建立胃与空肠的吻合通道,以解除消化道梗阻。该术式尤其适用于外科手术高风险或传统内镜治疗困难的复杂病例,如胃流出道恶性梗阻、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反复溃疡、十二指肠瘀滞症、输入袢综合征等。
然而,EUS-GE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极高,需同时掌握超声内镜精准定位、导丝操作及支架释放等多环节技术,且术中常因肠管塌陷、移位或穿刺定位偏差导致失败,文献报道传统术式失败率可达20%~30%。
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① 目标肠段因蠕动或呼吸运动发生移位,导致穿刺偏离;② 肠腔塌陷使支架释放空间不足,易引发支架脱落或渗漏;③ 解剖变异或纤维化组织干扰超声成像,增加定位难度。
本团队提出的“导丝闭环辅助技术”创新性地解决了上述核心难点。通过子镜联合活检钳抓取导丝形成胃-空肠闭环,固定目标肠段,有效避免肠管移位及塌陷,为支架释放提供了稳定的操作空间。该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穿刺定位的准确性,还降低了支架移位的风险,使手术成功率提高至90%以上。这一改良术式突破了EUS-GE的技术瓶颈,为复杂消化道梗阻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微创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