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Ⅱ/Ⅲ期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真实世界复发风险与治疗结局

2025-05-01作者:王北辰资讯


2022年,全球估计有230万新发乳腺癌病例,其中大多数处于早期阶段[1,2]。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是最常见的亚型,其标准治疗包括至少5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3,4]。然而,尽管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复发风险仍然存在,并可能持续数十年;约50%的复发发生在5年后[5]。近期,一项发表于The Breast的研究评估了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Ⅱ/Ⅲ期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真实世界中的复发风险[6]。现本文梳理研究核心内容,以飨读者。


image.png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分析,基于ConcertAI Patient360乳腺癌数据库(数据截止日期:1995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纳入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该数据库包含来自美国400多家学术机构(30%)和社区医院(70%)的600万例患者的去标识化电子病历。


关键纳入标准:初诊年龄≥18岁,病理分期为Ⅱ/Ⅲ期;接受过乳腺癌手术;术后接受至少一种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ET启动日期在数据截止前≥6个月;ET启动日期前无复发或其他侵袭性恶性肿瘤记录。排除标准:分期记录中存在转移性乳腺癌;ET治疗期间更换药物类别[如从非甾体芳香酶抑制剂(NSAI)转为他莫昔芬];数据缺失或重复记录。


采用改良后的STEEP标准评估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期(iDFS),明确复发风险。亚组分析比较了接受NSAI±卵巢功能抑制(OFS)与他莫昔芬±OFS治疗患者的iDFS、远处无病生存期(DDFS)和总生存期(OS)。


研究结果


1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


从数据库中筛选出的最终“早期乳腺癌队列”包含3133例患者(图1)。大多数患者为女性(98.8%),中位年龄为59岁(范围:24-87岁)。80.9%的患者为Ⅱ期疾病,57.1%存在淋巴结阳性。70.1%的患者为绝经后状态(若绝经状态未记录,则使用年龄≥50岁作为替代指标)。40.5%的患者接受过(新)辅助化疗,48.8%接受过放疗。手术方式以部分乳房切除术为主(51.8%),全乳切除术占30.3%(表1)。


image.png

图1:患者筛选入组流程



表1:启动内分泌治疗时的关键人口统计学与临床特征

image.png



2复发风险:早期乳腺癌队列的iDFS分析


中位随访时间为68.1个月。整体队列中,iDFS事件的中位发生时间为141.3个月(95% CI:131.0–152.0)。5年和10年的iDFS事件风险分别为26.1%和45.0%(图2)。


image.png

图2:整体队列的iDFS风险曲线


按疾病分期:Ⅱ期患者的5年和10年iDFS事件风险分别为22.7%和40.5%,中位iDFS时间为160.2个月;Ⅲ期患者的风险显著更高(5年:40.4%;10年:62.9%),中位iDFS时间为82.6个月(图3A)。多变量Cox回归显示,Ⅲ期患者的复发风险是Ⅱ期的1.89倍(HR=1.89,95% CI:1.62–2.21,p<0.001)。


按淋巴结状态:淋巴结阳性患者的5年和10年iDFS事件风险(28.9%;49.4%)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22.1%;36.9%)(图3B)。


按绝经状态:绝经前(5年:24.0%;10年:41.9%)与绝经后(5年:27.0%;10年:46.4%)患者的风险无显著差异(图3C)。


化疗影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复发风险更高(5年:32.6%;10年:51.0%),而未化疗患者的风险分别为22.2%和41.4%。


PIIS0960977625004540_05(1).png

图3:按分期(A)、淋巴结状态(B)和绝经状态(C)分层的iDFS风险


3内分泌治疗亚组分析


在亚组分析中,2507例患者纳入比较(1854例接受NSAI±OFS,653例接受他莫昔芬±OFS)。NSAI组患者平均年龄更高(62.9岁 vs. 48.0岁),且绝经后比例显著更高(91.1% vs. 27.7%)。两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相近(NSAI:41.3个月;他莫昔芬:37.1个月)。


疗效比较:多变量分析显示,NSAI±OFS相比他莫昔芬±OFS显著降低iDFS事件风险17%(HR=0.83,95% CI:0.69–0.98,p=0.031)和DDFS事件风险18%(HR=0.82,95% CI:0.69–0.98,p=0.027),但OS无显著差异(HR=0.88,95% CI:0.69–1.13,p=0.32)(表2)。这一趋势在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中均一致。


表2:亚组分析结果

image.png



研究启示


研究显示,Ⅱ/Ⅲ期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后,5年和10年的iDFS事件风险分别为26.1%和45.0%。这一结果证实,在标准治疗下,此类患者的复发风险仍居高不下。具体而言,Ⅲ期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Ⅱ期患者(HR=1.89),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风险也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值得注意的是,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为淋巴结阴性,其10年iDFS事件风险仍达36.9%,提示即使是中低风险患者,长期复发问题仍不容忽视。当然,本研究纳入的真实世界患者群体,包括更多合并症、治疗依从性差异及非标准化随访患者,且iDFS定义纳入了第二原发肿瘤和全因死亡,可能扩大了事件范围。此外,研究中40.5%的患者接受过(新)辅助化疗,这可能反映了更高危人群的选择偏倚。


亚组分析显示,NSAI±OFS相比他莫昔芬±OFS可显著降低iDFS事件风险17%(HR=0.83,p=0.031),这一结果与既往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结论一致[7-10]。然而,需谨慎解读这一结果:NSAI组中91.1%为绝经后患者,而他莫昔芬组72.3%为绝经前患者,且两组基线特征(如年龄、化疗比例)存在差异。尽管多变量分析已调整混杂因素,但残留偏倚(如OFS使用模式、治疗持续时间)仍可能影响结果。此外,OS未显示显著差异(HR=0.88,p=0.32),可能与随访时间不足或竞争风险事件(如非乳腺癌死亡)有关。


总的来说,本研究强调了Ⅱ/Ⅲ期HR+/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包括淋巴结阴性群体)对新型辅助治疗策略的迫切需求。未来的研究应结合循环肿瘤DNA监测、多基因检测以及CDK4/6抑制剂等强化治疗,以进一步优化风险分层和治疗决策。同时,需在更广泛人群中验证NSAI与他莫昔芬的疗效差异,并探索OFS在绝经前患者中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74(3):229–63. https://doi.org/10.3322/caac.21834.

[2] Iqbal J, Ginsburg O, Rochon PA, Sun P, Narod SA. Differences in breast cancer

stage at diagnosis and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by race and ethni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2015;313(2):165–73.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4.17322.

[3]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Breast Cancer March 2025. V3 2025.

[4] Loibl S, Andre F, Bachelot T, et al. Early breast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 Oncol 2024;35(2):159–82.

https://doi.org/10.1016/j.annonc.2023.11.016.

[5] Hess KR, Pusztai L, Buzdar AU, Hortobagyi GN. Estrogen receptors and distinct

patterns of breast cancer relapse.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3;78(1):105–18.

https://doi.org/10.1023/a:1022166517963.

[6] O'Shaughnessy J , Tolaney SM , Yardley DA ,et al.Real-world risk of recurrence and treatment outcomes with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II HR+/HER2- early breast cancer[J].The Breast[2025-04-27]. https://doi.org/10.1016/j.breast.2025.104437.

[7]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Aromatase inhibitors versus tamoxife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o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ovarian suppression: a patient-level meta-analysis of 7030 women from four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Oncol 2022;23(3):382–92.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1)00758-0.

[8] Howell A, Cuzick J, Baum M, et al. Results of the ATAC (Arimidex, Tamoxifen,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trial after completion of 5 years’ adjuvant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 Lancet 2005;365(9453):60–2.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4)17666-6.

[9] Breast International Group 1-98 Collaborative Group, Thurlimann B, Keshaviah A. A comparison of letrozole and tamoxife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3(26):2747–57. https://doi.org/10.1056/NEJMoa052258.

[10]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Aromatase inhibitors versus tamoxifen in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level meta-analysis of the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2015;386(10001):1341–52.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5)61074-1.



MCC号:KIS0045315

有效期2026-04-30,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