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从静脉注射Ravulizumab转换为皮下注射Zilucoplan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可行性研究

2025-07-19作者:壹生君资讯
非原创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及活动后加重。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后突触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及其他分子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激活补体级联反应,进而导致神经肌肉接头结构损伤。因此,补体级联抑制已成为gMG治疗的有效方向。目前,AChR抗体阳性的gMG患者主要使用两种补体C5抑制剂: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和Ravulizumab,均需静脉注射。静脉给药对于患者意味着定期往返医疗机构、输液时间长以及静脉通路相关负担,显著影响治疗体验与生活质量。



Zilucoplan是一种15氨基酸环肽,通过阻断C5裂解为C5a、C5b,并结合C5b结构域防止其与C6结合,达到补体抑制效果。更具突破意义的是,Zilucoplan可实现皮下自我注射,为患者带来更大的便利性,减少医疗资源依赖。研究显示,大多数慢病患者更偏好皮下自我注射,并倾向于在家完成治疗,不仅简化流程,也有助于减轻经济及交通压力。近期在《Ther Adv Neurol Disord》杂志上发表了MG0017研究(NCT05514873),旨在评估成年AChR抗体阳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从静脉补体C5抑制剂转换为皮下Zilucoplan的安全性、有效性、患者偏好和满意度。


这项IIIb期、开放标签、多中心、单臂研究包含2周(依库珠单抗)或8周(Ravulizumab)的过渡期,患者在原C5抑制剂下一次给药当天接受首剂Zilucoplan,随后连续12周每日皮下注射0.3 mg/kg。研究设计允许患者持续现有的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治疗且剂量保持稳定,全部患者均已接种脑膜炎奈瑟菌疫苗。


本研究共招募26名患者纳入主要分析集,23名完成12周治疗。患者希望转用Zilucoplan的理由多与静脉输注相关负担有关,如就诊频次高、输液耗时长、静脉通路管理困难,以及对疗效更高的意愿。部分Ravulizumab患者出现周期性疗效波动,也是促使其更换治疗的重要因素。


Zilucoplan总体耐受良好。仅2名患者因不良事件停药,包括注射部位反应及EB病毒再激活。大部分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几乎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未见死亡或脑膜炎奈瑟菌感染。


在疗效方面,经12周Zilucoplan皮下注射治疗,MG-ADL评分较基线平均改善1.15分(95%CI:-2.11, -0.19,p=0.0217),优于非劣效界值。尤其从Ravulizumab转换的患者MG-ADL及QMG评分下降显著,显示出亚组受益。总样本约75%患者在12周时症状稳定或改善。从Ravulizumab转换的患者QMG改善比例高达89%,而依库珠单抗组为65%。整个治疗期间无患者需额外挽救治疗。


图片

图:第12周MG-ADL和QMG评分与基线相比的最小分数变化,分别针对:(a, b) 总体人群,(c, d) 既往接受依库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以及(e, f) 既往接受拉夫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反应者分析)。  饼图中的百分比表示未见变化(× = 0)或改善≥1分(× = −1)的患者比例。


患者治疗体验也有积极反馈:TSQM-9问卷各领域(全球满意度、有效性、便利性)评分均较基线提升,尤其皮下注射便利性显著优于静脉疗法。约77%患者明确更偏好皮下注射,且自我注射一针用时通常不足30秒。


在药效学方面,Zilucoplan快速起效,第二周起血清补体完全抑制(>95%),12周内持久稳定,血药浓度分布符合预期。尤其对Ravulizumab转组中部分基线补体抑制不完全者,Zilucoplan可迅速恢复并维持完全抑制,减少疗效波动。


与既往生物靶向药研究相比,Zilucoplan有三大独特优势。首先,皮下日常自我注射模式显著减轻了患者与家庭的医疗负担,为慢性管理提供了便利性和灵活性;其次,Zilucoplan的作用机制能稳定维持补体抑制,有效规避了输注间期带来的药效波动,弥补了Ravulizumab等静脉制剂的短板;第三,药物稳定性高,可室温储存三个月,即便在需接受静脉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挽救治疗时,也无需额外补充剂量,减少了用药复杂性。


但本研究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有限,尚无法全面评价长期安全性及各类患者对每日注射负担的真实感受。其次,由于纳入对象多为有明确皮下注射意愿的患者,满意度等主观指标或高于普通gMG患者群体。偏好评估方法相对简单,未采用如离散选择实验等更复杂的调查方式,也影响了结论外推性。


MG0017研究证实,从静脉C5抑制剂平稳过渡至皮下Zilucoplan治疗gMG是安全、有效且患者满意的选择。Zilucoplan的便捷给药方式与疗效不仅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也为gMG的长期个体化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未来更大样本、更长周期的真实世界数据,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图片


来源:神经科的那些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