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夯基·拓维·领航丨智汇锋耘·消化道肿瘤科研精英工作坊项目荣耀启航!

2025-05-22作者:GJH资讯
图片
图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卫生人才培养,加快科研体系建设,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科学研究水平及临床医生科研能力,培育高水平临床研究人才,助力肿瘤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国医学论坛报发起“智汇锋耘·消化道肿瘤科研精英工作坊”项目。



5月17日,项目启动会在杭州圆满召开,消化道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与中青年学者齐聚钱塘江畔,共同见证这一项目的正式启幕。启动会期间,与会专家围绕消化道肿瘤研究趋势、科研课题的挖掘以及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我国消化道肿瘤诊疗研究注入崭新活力。




智启新程


图片

会议开幕致辞





125.jpg

王桂华教授

会议伊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桂华教授主持开幕环节。

微信图片_20250522163702.jpg

袁瑛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发表致辞,向全体与会嘉宾致以诚挚问候。袁瑛教授指出,本项目立足于提升中青年学者科研素养,旨在搭建一个高效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使中青年学者能够系统学习既往研究成果,激发创新思维。袁教授强调,通过总结前辈学者探索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可帮助中青年学者在科研道路上快速成长,为医学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522163648.jpg

邓艳红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在致辞中深刻指出,当前肿瘤学研究已迈入全新时代。既往研究进展多参考国际前沿成果,而近年来我国本土原创性研究的影响力正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与袁瑛教授和张小田教授共同牵头启动此项目恰逢其时。邓艳红教授表示,依托该项目有望切实提升中青年学者的科研创新能力,期待与学界同仁携手共进、共同成长。

王国平.jpg

王国平社长助理

项目主办方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王国平社长助理致辞时指出,报社启动的“领航计划”始终秉持临床应用导向,自项目实施以来持续助力中青年学者的专业成长。此项目作为领航计划的重要子项目之一,将为中青年学者创造更多成长机遇,助力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同时,王国平社长助理向项目支持方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致以诚挚谢意。

图片

多阶稳进:中青年科研创新“加速器”





9W4A8819(1).jpg

谭伊诺教授

在袁瑛教授的主持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谭伊诺教授对本项目的背景、内容、规划与当前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项目创新性地引入导师赋能机制,在项目初阶,中青年学者将根据项目导师要求开展文献研读工作,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学术分享。项目进阶阶段增设随机文献即时解析环节,重点锻炼学者在有限时间内对文献的深入挖掘与批判性思考能力。在项目的总结阶段将全面提升培育维度,以中青年学者自主设计的研究为核心,综合锻炼研究选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及临床转化价值。



谭伊诺教授指出,期待本项目能够孵化出一批具有创新价值的科研项目,最终为改善中国乃至全球患者的生存质量作出实质性贡献。




锋见卓识


图片

IIT研究:中青年医生的科研主场





9W4A8868.JPG

李健教授

在袁瑛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进行了名为“晚期结直肠癌G12C抑制剂——从IND到IIT研究”的精彩分享。



李健教授指出,IIT研究项目由临床医生主导,聚焦于解决实际诊疗难题。以KRAS G12C抑制剂研究为例,李健教授阐释了临床研究中问题提出与创新优化的方法。在IIT研究实施过程中,应建立与研发机构的有效沟通,形成多方共赢格局。



李健教授总结道,IIT研究已成为中青年医生独立开展临床科研的重要路径。充足经费支持、新适应症的突破性探索以及规范的科研管理,是提升IIT研究质量的核心要素,唯有统筹这些要素才能推动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不断破局:消化道肿瘤治疗扩展升级





11222.jpg何义富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治宇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义富教授针对消化道肿瘤诊疗策略的演变与趋势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何义富教授汇总了晚期MSI-H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目前,单免疫疗法和双免疫疗法均在一线和后线显示出PFS获益,免疫治疗探索已从晚期逐步向局部晚期推进。在晚期MSS结直肠癌方面,免疫治疗已经从后线治疗向一线治疗扩展。何义富教授表示,创新联合治疗方式,如新型CTLA4抑制剂、表观遗传学药物以及免疫调节剂等的联合应用,值得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

图片

会议讨论






微信图片_20250521174311.jpg
1.jpg
2.jpg
3.jpg
4.jpg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左至右依次为:李心翔教授、陈治宇教授、朱虹教授、韩淑梅教授、王小红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心翔教授的主持下,陈治宇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虹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韩淑梅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王小红教授针对中青年医生培养、IIT研究开展、科研思路挖掘与转化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陈治宇教授指出,中青年医生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引领体系。中青年人才需精准捕捉研究领域的最新趋势,着力探索尚未被充分研究的领域,通过长期积累实现突破。



朱虹教授对该项目的重要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并对项目开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朱虹教授指出,当前青年医师正以其创新活力推动学科进步,医院与科室应鼓励青年医师更多探索与创造。



韩淑梅教授表示,山东省肿瘤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创新帮助临床医生从机械性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为其争取更多科研思考时间。



王小红教授指出,医生应善于敏锐地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前行。面对肿瘤患者病情稳定却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困境,IIT研究能够为患者带来新的选择和希望。

图片

会议总结





在李心翔教授的主持下,袁瑛教授和邓艳红教授对本次项目启动会作出总结发言。

袁瑛教授表示,本次项目启动会意义非凡,与会专家普遍对本项目给予高度认可,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袁瑛教授呼吁与会专家持续关注并支持项目推进,期待后续项目能稳步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

邓艳红教授表示,本次会议聚焦人才培养等议题深入研讨,医院间的沟通交流得以增进。期待各方以此项目为契机,持续沟通交流,深化临床研究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



结语





思想碰撞点燃创新星火,智慧交融凝聚发展共识,“智汇锋耘·消化道肿瘤科研精英工作坊项目”启动会圆满落幕。本项目将通过激活中青年学者的创新能力,为破解消化道肿瘤临床转化难题提供持续性的智力引擎。当智慧锋芒与深耕精神在此交汇,我们期待见证更多“中国方案”的破土而生,让科研创新的果实最终转化为患者切实获益,助力健康中国2030伟大目标的实施。



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赵敏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