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程雷教授:破解过敏难题——聚焦免疫治疗与生物制剂临床新突破

2025-07-19作者:论坛报寒夜资讯
原创


作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 变态反应(过敏)科 过敏诊疗中心 曹阳 陆美萍 程雷



世界过敏周(World Allergy Week)是世界过敏组织(WAO)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公益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水平。2025 年世界过敏周为 6 月 29 日至 7 月 5 日,其主题为“严重过敏反应:可预防的威胁(Anaphylaxis: A Preventable Threat)”。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过敏诊疗中心主任、变态反应科主任程雷教授组稿,围绕免疫治疗与生物制剂临床新突破、儿童食物过敏和支气管哮喘研究新进展、过敏性哮喘研究年度进展等热点话题,深入解读过敏性疾病诊疗的最新进展,助力破解过敏难题,以推动过敏诊疗水平的提升。


过敏性疾病,也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过敏原)产生过度免疫反应,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环境变迁及生活方式改变,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人类重大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过敏从过去的“小问题”已转变为亟须系统性防控的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过敏组织(WAO)统计,全球约30%~40%的人口受过敏困扰,相当于每3人中就有1人罹患一种或多种过敏性疾病。中国的过敏性疾病防控形势同样严峻,过敏性鼻炎患者已达2.5亿,哮喘患者总人数超过6000万,给慢病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传统的过敏性疾病治疗主要依靠环境控制和药物干预,常见的药物种类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对于中重度患者或难治性过敏性疾病患者往往疗效有限,且长期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还可能引发代谢紊乱和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医学的发展从未停止探寻破解之道的步伐,面对传统疗法在疗效持久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双重局限,医学界迫切需要在治疗理念和技术上实现突破。近年来,随着对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多项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免疫治疗和生物制剂创新应用,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带来革命性改变——精准靶向、长效缓解甚至实现治愈,正逐步成为现实。

图片
免疫治疗


改写免疫程序的“根治之本”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俗称脱敏治疗,是在明确患者过敏原后,将过敏原制剂通过逐渐增量、反复给药的方式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耐受,遏制过敏性炎症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症状。AIT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疗法,兼具治疗和预防(例如可减少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双重意义。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获国际认可,具备长期获益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AIT的成功离不开三要素。

AIT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天时”,即患者是否适合AIT,实现精准患者选择是AIT首要关键。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和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检测是筛选适合AIT患者的主要依据。然而,许多患者由于多重过敏反应或由于交叉反应物的存在而对多种过敏原致敏,这会阻碍对过敏原来源的识别、影响精准诊治。过敏原组分诊断(CRD)是通过天然纯化或重组表达的过敏原组分蛋白来识别引起过敏的特定组分的一种精准诊断技术,可避免过敏原粗提物非致敏成分的干扰,从而更好地将致敏与治疗相匹配,在优化过敏原规避方案和开展准确的AIT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CRD还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预测哮喘发生风险,从而可将患者进一步分层,预警潜在的治疗风险,提升AIT的安全性。近年来,CRD愈加趋向于集成化、自动化和国产化,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免疫法、免疫固相过敏原芯片法、蛋白芯片法、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及免疫捕获法等。

AIT成功的第二要素是“地利”,即治疗方案能否起效。目前AIT的给药途径和方案正不断优化,皮下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LIT)两种主流免疫疗法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多强有力的证据支撑。新兴给药途径展现出巨大潜力,过敏原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通过超声引导直接注射至淋巴结,产生免疫应答,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多采用3次注射,总疗程2个月,短期疗效与SCIT相当且安全性良好。表皮免疫治疗采用贴片形式,在牛奶、花生等食物过敏中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皮内、鼻内及口服等途径也在探索中。在给药方案方面,常规AIT需3年疗程,而加速免疫治疗方案作为一种缩短AIT剂量累积阶段的创新方法,能更快地达到维持剂量阶段,从而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和治疗时间,主要包括集群治疗和冲击治疗等多种形式。目前,加速免疫治疗在提高疗效和患者便利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长期安全性和适用范围仍在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过敏原制剂(也称过敏原疫苗)的质量直接影响AIT的疗效。理想的制剂应具备含量稳定、纯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以诱导安全持久的免疫应答。传统制剂采用天然过敏原提取物,虽经标准化处理,但仍存在纯度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新型制剂研发聚焦两个方向:一是应用新型佐剂[如脂质体、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等],通过纳米技术增强靶向递送和免疫原性;二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敏原结构,包括重组过敏原和合成肽段疫苗。这些新型制剂具有纯度高、稳定性好、易于生产等优势,但尚需更多大样本和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据。

AIT成功的第三要素为“人和”,即能否实现患者长期安全有效的管理。数字化医疗技术正在革新过敏性疾病的管理模式。移动健康技术通过短信、电话、自动语音应答、移动应用程序等多种形式,为过敏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疾病管理支持。例如,全球应用的“移动气道监测网(MASK)”平台,作为一款智能化的过敏日记系统,已在23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帮助患者记录日常症状、用药情况及过敏原暴露信息,并定期评估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在中国,基于应用程序(APP)和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快速发展,涵盖症状监测、复诊提醒和远程随访等功能,显著提升了AIT的依从性和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患者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展望未来,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与移动平台深度整合,有望实现更精准的患者分层管理、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和智能化治疗决策,同时通过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指导,帮助患者建立长期有效的疾病控制机制。这一发展趋势不仅为患者带来更高效、个性化的治疗选择,也标志着AIT正向着更精准、安全和便捷的方向持续进步。

图片
生物制剂


狙击过敏核心通路的“精准导弹”


生物制剂是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或融合蛋白,它们能特异性地阻断过敏性疾病核心通路上的关键分子,犹如“精准制导导弹”,从源头掐断致病的炎症风暴。目前,这一领域成果斐然,迎来多项重要进展,这一突破主要得益于学界对过敏反应分子和细胞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得针对关键靶点的精准干预成为可能。

IgE是介导Ⅰ型过敏反应的核心免疫球蛋白,也是过敏性疾病实验室检查中最为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其作用原理在于特异性结合游离的IgE分子,有效阻断IgE与其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止过敏介质(如组胺)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和过敏症状。该药于2003年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最初应用于难治性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后其适应证得到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奥马珠单抗目前获批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6岁及以上的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以及12岁及以上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此外,奥马珠单抗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获批用于其他的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治疗,包括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等。目前奥马珠单抗的预充式注射液/家庭使用制剂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可满足患者家庭注射、自行管理疾病的需求,减少频繁往返医院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奥马珠单抗通过靶向IgE在过敏性疾病治疗领域树立了重要里程碑。随着对过敏发病机制的深入解析,科学家们发现除IgE外,其他关键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L)-4、IL-5和IL-13等在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等疾病的发病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针对这些特定通路的研究进展,催生了一批新的靶向生物制剂。抗IL-4Rα单克隆抗体(度普利尤单抗、司普奇拜单抗)能同时阻断IL-4和IL-13这两个上游关键细胞因子的信号,广泛强效地抑制2型炎症级联反应,在多种2型炎症驱动的过敏性疾病中均表现出优越疗效。抗IL-5/IL-5Rα单克隆抗体(美泊利珠单抗、贝那利珠单抗)通过阻断IL-5通路,显著降低外周血和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从而直接削减了驱动炎症和组织损伤的核心细胞群体,对于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过敏性疾病患者而言,是非常精准和高效的干预。抗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单克隆抗体(特泽利尤单抗)则靶向于炎症级联反应的上游,从而广泛抑制下游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和多种炎症细胞的活化,而不仅限于嗜酸性粒细胞或单一细胞因子通路,可能给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患者也带来潜在获益。

总体而言,生物制剂凭借其精准的靶向作用、较快的起效时间、对特定严重病例的有效性以及减少激素依赖等优势,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别是传统治疗(包括脱敏治疗)效果不佳或不适用的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新策略。

图片
多管齐下


迈向过敏综合管理新时代


过敏性疾病的管理理念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从传统的单一“灭火”式控制转向源头治理与全程管控相结合的精准综合策略。面对复杂多变的过敏免疫网络和高度异质性的患者群体,“多管齐下、协同增效”成为破解顽固过敏难题的核心路径。例如生物制剂与AIT的珠联璧合——奥马珠单抗能压制IgE介导的急性炎症风暴,快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为正在进行中AIT的“保驾护航”,有效降低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风险。这种协同不仅拓宽了AIT的适应证窗口,更可能通过优化免疫微环境来增强AIT诱导长期免疫耐受的潜力,实现从快速控制到持久修复的无缝衔接。随着对疾病内在型研究及生物标志物探索的深化,基于患者个体特征的精准组合将更加成熟,相应靶点的生物制剂可能成为AIT更精准的搭档。



综合来看,传统药物的可靠症状控制、免疫治疗的根治潜力、生物制剂的精准打击能力,在数字化工具的穿针引线和个体化治疗理念的指导下,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整合发力,协同编织一张针对难治性过敏性疾病的全方位治疗网络。这种多维度协同策略不仅能够更快、更安全地缓解患者疾苦,更有望从免疫应答的源头上实现更持久的疾病控制甚至临床治愈,最终引领患者摆脱过敏困扰,重获无敏健康生活。


图片
>>>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