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青霉素过敏患者幽门螺杆菌简化治疗方案:伏诺拉生-四环素(VT)二联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
Simplified Helicobacter pylori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penicillin allergy: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vonoprazan-tetracycline dual therapy
发表期刊:Gut(IF= 23.1)
通讯作者:成虹
第一作者:高文
主要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VT二联疗法是国际上首次提出并临床验证的创新性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本研究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以青霉素过敏者这一特殊人群作为切入点和研究契机,创新性地提出“强效酸抑制剂+单一敏感抗生素”的二联方案,并设计以传统的四联方案作为对照,验证了VT二联疗法既可以作为经典四联疗法的优化替代方案,具有相同的疗效,又具有不良反应更少、依从性更好的优势。本研究拓展了“二联疗法即为大剂量阿莫西林二联疗法”的思维桎梏,体现了在深厚临床实践基础上的临床思路的灵活性及敏锐触角,以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探索精神,为二联疗法的进一步拓展应用提供了范例和更多可能性,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思路回归了细菌治疗的基本逻辑,为临床研究探索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创新方向。
2024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成虹教授团队在《消化道》(Gut)杂志发表研究,评估伏诺拉生和四环素(VT)二联疗法作为对青霉素过敏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旨在评估伏诺拉生和四环素(VT)二联方案作为一线疗法治疗青霉素过敏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纳入300名青霉素过敏患者,按1:1随机分为VT二联疗法组(伏诺拉生20mg,每天2次+四环素500mg,每天3次)和BQT铋剂四联疗法组(兰索拉唑30mg,每天2次+胶体果胶铋150mg,每天3次+四环素500mg,每天3次+甲硝唑400mg,每天3次),疗程均为14天。主要结局是VT二联疗法组与BQT组在根除率上的非劣效性。次要结局为不良反应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VT组和BQT组在意向治疗(ITT)分析中的根除率分别为92.0% (138/150)和89.3% (134/150)(p = 0.000);在修改意向治疗(mITT)分析中的根除率分别为94.5%(138/146)和93.1%(134/144)(p = 0.001);按方案集(PP)分析中的根除率分别为95.1% (135/142)和97.7%(128/131)(p = 0.000)。
V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QT组(14.0% vs 48.0%,p = 0.000),其中恶心、头晕、口苦、腹部不适、呕吐和腹泻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两组均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VT组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患者少于BQT组(2.0% vs 8.7%,p = 0.010)。
VT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BQT组,分别为94.7% (142/150)和87.3% (131/150)(p = 0.027)。
该研究表明:14天VT二联疗法(伏诺拉生20mg,每天2次+四环素500mg,每天3次)对青霉素过敏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一线治疗方案。
VT二联疗法可以作为经典BQT的优化替代方案,具有相同的疗效、更少的不良反应和更好的依从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全球约有半数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风险中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键。近年来,阿莫西林二联疗法被证实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然而,该方案不适用于青霉素过敏人群。
针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临床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案非常有限,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推荐首选四环素甲硝唑经典四联方案,但该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一些患者还会因为其自身合并的其他疾病或者药物应用、过敏等原因而不适宜接受四联方案治疗。
四环素是对幽门螺杆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且耐药率较低。因此,研究四环素二联疗法在青霉素过敏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幽门螺杆菌治疗,我们已知:
1.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2.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单一抗生素的二联疗法被报道。
该项研究的贡献:
1.这是使用四环素二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2.研究结果显示,伏诺拉生/四环素(VT)二联疗法的疗效不亚于经典四联疗法,并且安全性更高,患者依从性更好。
该研究对科学研究、临床实践或策略的潜在影响:
1.VT二联疗法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提示单一敏感抗生素与强效酸抑制剂联合应用可能具有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潜力。
2.该研究为二联疗法的进一步拓展应用提供了范例和更多可能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应用抗生素,由于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国际指南均推荐通过增加治疗药物种类或剂量和延长治疗疗程来应对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问题,患者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问题一直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密切关注的问题。我们从2013年开始探索阿莫西林二联方案,发现阿莫西林二联方案对初治或者补救治疗患者均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四联方案。但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不能应用阿莫西林二联方案,临床主要应用四环素/甲硝唑或四环素/呋喃唑酮四联方案,四联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我们曾经报道了四环素/呋喃唑酮方案可以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药物热。
2021年1月一位59岁患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女性患者来到门诊,既往2次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第1次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四联,第2次克拉霉素/甲硝唑四联,服药3天出现皮疹停药,考虑甲硝唑过敏,患者的皮疹治疗了8个月才完全消退。这位患者有高血压,对多种抗生素过敏,磺胺(皮疹),呋喃西林(与呋喃唑酮同类,过敏性休克),青霉素过敏,头孢过敏。由于药物过敏,患者不能应用四环素/甲硝唑或者四环素/呋喃唑酮四联方案,但胃溃疡又是指南强烈推荐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指征,面对患者对治愈的渴望,我开始思索如何能够破解这个临床难题。
由于已经有了应用阿莫西林二联疗法10余年的临床经验,阿莫西林的抗菌效果受人体胃酸分泌的影响,强效抑酸剂可以使阿莫西林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四环素的抗菌效果也受胃酸分泌影响,在幽门螺杆菌被发现前,幽门螺杆菌发现者Barry Marshall教授曾经只应用四环素这一种药物治愈了一位胃病患者。由于这位患者只有四环素这一种抗生素可以应用,受到这个案例的启发,结合既往阿莫西林二联疗法的应用经验,我建议患者尝试四环素联合强效抑酸剂伏诺拉生的二联方案治疗,在治疗前我跟患者说,这个方案既往没有人应用过,我不能判断其疗效,但这个方案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患者接受了14天VT方案的治疗,服药期间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后患者多次复查呼气检查正常,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终于被安全的成功根除了。
有了第一例成功的案例,我们开始尝试对青霉素过敏患者或者阿莫西林耐药、不宜应用阿莫西林患者应用VT方案治疗,2023年我们首次在Helicobacter杂志发表了关于VT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论文,这项研究结果:18例青霉素过敏初治患者根除率100%,44例复治患者根除率90.9%。
在真实世界研究基础上,我们获得了医院研究基金的支持,在医院科研人员的帮助下我们设计这项RCT临床研究,以国际指南推荐的青霉素过敏患者首选方案经典四联方案作为对照组,评估VT二联疗法作为对青霉素过敏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的研究论文在投稿后,审稿专家对我们的研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与我们探讨VT方案未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的可能性,并为我们的论文提供了很好的修改建议,文章于2024年4月10日投稿,6月8日被接受,6月21日线上发表。
2021年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人们系统地忽视了减法变化”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喜欢做加法(通过增加元素来解决问题),即使做减法(通过删除一些元素来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人们更喜欢做加法,不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做减法效率更高,而是根本就没有想到还可以通过做减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近期已有大数据分析显示阿莫西林二联疗法的疗效优于四联疗法,且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四联疗法。二联疗法在简化治疗方案的同时获得了与四联疗法相当甚至优于四联疗法的疗效,通过做减法使更多患者获益,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Adams GS, Converse BA, Hales AH, Klotz LE. People systematically overlook subtractive changes. Nature. 2021 Apr;592(7853):258-26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九、十届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七、八届幽门螺杆菌学组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执行理事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学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肠道微生态及幽门螺杆菌分会常委
主要从事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治疗、耐药相关方面的研究,已发表相关文章100余篇。曾参加第2-5次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的制定,并负责第4、5次共识检测部分主要内容的撰写。参加2023年《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及《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 制定。
曾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北京医学会幽门螺杆菌与早癌学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肠道微生态及幽门螺杆菌分会常委
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诊治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的特色及王牌专业。消化内科是“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全国示范中心,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精准治疗。
北大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内最早进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的单位之一。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幽门螺杆菌基础研究设施及临床诊治体系,可进行幽门螺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菌株毒力分型检测。
北大医院消化内科拥有多名享誉国内外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引领的专业团队致力于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胡伏莲教授为首的幽门螺杆菌团队创办的“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每年一次至今已经连续举办19届,对我国幽门螺杆菌研究领域具有深远影响。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