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名家点评 | 张玉蛟教授:优化I-SABR策略,克服免疫治疗瓶颈

2019-07-25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SABR

        随着“ I-SABR”概念(免疫治疗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正式在《自然·临床肿瘤学综述》(Nat Rev Clin Oncol)上提出,多项临床研究开始着手进行,有些已经进入了“实战期”。2019年7月11日,《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上刊登了PEMBRO-RT研究“SBRT序贯帕博利珠单抗对照单药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是I-SABR应用中,首例在文献上正式发表的Ⅱ期随机研究,可谓I-SABR临床研究踏出的第一步。为便于读者更好理解本研究结果,本报特邀请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的张玉蛟(Joe Y.Chang)教授针对该研究进行了独家专访,在此与大家共享。


研究简介

背景  

       许多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现出原发性耐药。高剂量放疗可以导致肿瘤抗原释放增加,抗原呈递改善和T细胞浸润,进而增强检查点抑制的效果。

目的  

       评估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前,对单个肿瘤部位进行立体定向放疗(SABR)能否提高转移性NSCLC患者的肿瘤反应。

研究设计  

       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Ⅱ期研究,2015年7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入组92例晚期NSCLC患者,无论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配体1(PD-L1)状态如何。分析意向治疗人群数据。

干预手段  

       单用帕博利珠单抗(每3周200 mg / kg)(对照组)或单个肿瘤部位放疗后(3次8 Gy)加用帕博利珠单抗(研究组),直至确诊放射学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作用,或研究者决定,或患者撤回同意,或最多24个月。

主要终点和评价标准  

       12周时的客观缓解率(ORR)从对照组的20%提高到研究组的50%,P <0.10。

研究结果  

       在入选的92例患者中,76例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n = 40)或研究组(n = 36)。其中,中位年龄为62岁(范围35-78岁),44例(58%)为男性。对照组12周的ORR为18%,研究组为36%(P = 0.07)。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为1.9个月(95%CI,1.7~6.9个月)对比6.6个月(95%CI,4.0~14.6个月)(风险比,0.71; 95%CI,0.42-1.18;P =0 .19) ,中位总生存(mOS)期为7.6个月(95%CI,6.0~13.9个月)对比15.9个月(95%CI,7.1个月~未达到)(风险比,0.66; P =0 .16 )。亚组分析显示,PD-L1阴性患者接受放疗的获益最大。在研究组中没有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毒性作用的增加。

研究结论  

       SABR序贯帕博利珠单抗方案耐受性良好。虽然观察到ORR加倍,但结果不符合研究预先指定的有意义临床益处的终点标准。阳性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PD-L1阴性亚组的影响,其显着改善了PFS期和OS率。结果表明,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来确定放疗是否可以激活冷反应NSCLC,使其转变为热反应肿瘤微环境。


名家点评

针对I-SABR研究阴性结果的冷静思考

       在谈到PEMBRO-RT研究的阴性结果时,张教授希望读者能够认真分析研究结果以及最后结论,不要单纯认为该研究是一个阴性结果。研究中所指的阴性结果,是指没有达到研究课题设计所希望达到的效果。该研究设计时,希望在3个月内,将肿瘤的ORR从单用免疫治疗的20%提高到50%,虽然研究结果未达到,但患者的mPFS期,从对照组单用免疫治疗的1.9个月提高到6.6个月,mOS期也从单纯免疫治疗的7.6个月提高到15.9个月。事实上,从数字上来说,无论是治疗的ORR,mPFS还是mOS都实现了翻倍,只是没有达到研究预期值,而SABR联合治疗的结果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I-SABR治疗有望克服免疫治疗抵抗性

       研究中最大的亮点,即发现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后,PD-1表达阴性的患者生存期有统计学显著提高。

       众所周知,免疫治疗(尤其是以PD-1和PD-L1介导的免疫治疗)在晚期肺癌当中的应用是里程碑式的,能够为20%左右的患者带来良好反应,其中,16%的患者更是可以达到5年生存,因此,免疫治疗可以看作是对肿瘤患者的赏赐。然而,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虽然免疫治疗带来了20%的反应率以及16%的五年生存率,但仍有80%的患者没有反应,针对这些患者应该怎么办呢?

       近几年来,临床前期数据提示,免疫治疗与放疗联合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即放疗有可能帮助患者克服免疫治疗的耐受性。临床前期研究也进一步显示,当实验白鼠接受的放射剂量是杀伤性剂量时,即单次剂量在8Gy以上,8~15Gy之间,与免疫治疗的联合作用最为明显。随后,也有研究探讨了实际操作过程中,放疗的剂量以及照射靶点数目等实施细节上的问题。因此,在2016年,“I+SABR”这个概念被正式提出,认为把高剂量的放射线打到肿瘤当中,可以诱发免疫反应去抑制、杀灭和治愈肿瘤。本研究中单从数字来看,晚期NCSLC对肿瘤治疗的ORR,在所有患者中从单纯免疫治疗的16%提高到了36%;在亚组分析中,I-SABR 在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中提高生存期。因此,免疫治疗和放疗的结合有可能将冷反应细胞转变成热反应细胞,进而克服免疫治疗的抵抗性。这对将来的临床研究甚至临床实践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然而,该研究从设计上,还存在需要改良的方面。

PEMBRO-RT研究设计中的不足

       其一  在研究设计时,必须平衡研究需求与现实环境,进而确定患者数量。本研究设想把免疫治疗联合放疗的有效率从20%提高到50%,目标过大。我们考虑该研究之所以采用如此一个“超大胆设想”,估计是因为研究患者数量不足,指定有效率增加30%的设想,可以在统计学上减少研究所需的患者数量。而假如设想免疫治疗联合放疗能够提高5%的生存率,可能需要上千个患者才能实现统计学差异,所需患者数量明显增加。采用“超大胆设计”,使研究省略了所需患者数量,然而目标设计过于大胆,最后结果尽管实现了翻倍(从18%到36%),但是并未达到50%的终极目标。加上三个月的观察期有可能太短,I-SABR 的效应通常要在1年以后才能更加眀显。所以,不能简单说这是一个失败的研究,只能说设计存在不足,但对于临床效果来说还是有效的。总而言之,在临床研究设计当中,一定要平衡现实患者数量、经费和研究结果,不能过于乐观,这是在研究设计中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二  研究在设计时,对免疫治疗和SABR联合治疗的毒性过于担心。该研究在放疗和免疫治疗之间间隔了一个星期,有可能延缓或者减少了放疗的免疫刺激作用;其次,SABR的应用剂量非常低,8 Gy进行3次,DNA损伤修复(DDR)的生物有效剂量只有43Gy,而放射外科杀伤肿瘤要求的生物有效剂量在100Gy以上,所以研究采用的放射剂量不足我们所希望达到剂量的50%。事实上,根据临床研究报道结果,毒性反应大多情况下并非主要问题。

       其三  最后一个缺点,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研究中应用的是单个靶点照射的方法。

       因此,研究从设计上、放疗与免疫治疗的顺序上、放疗的剂量上,以及照射靶点单一等,都存在进一步提高潜力。在将来的设计中,我们可能需要增加患者数量,考虑不同的放疗与免疫治疗顺序以及更高的放疗剂量,已进一步改善研究结果。


多点SABR的重要意义

       2019年2月,张玉蛟教授课题组在自然杂志分刊——Nat Rev Clin Oncol上第2次发表文章“Time to abandon single-site irradiation for inducing abscopal effects.”进一步对I-SABR进行优化。为了最有效地提高SABR的效应,我们应改变单个靶点照射的策略,进行多个靶点的照射,进一步优化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

       多点SABR理论主要依据以下机制:

       ①肿瘤细胞存在异质性,不同部位的肿瘤由于基因突变并不一致,因此抵抗性是不同的,多照射几个部位能够产生更广谱的免疫抗癌作用;

       ②肿瘤的微循环可能会阻断免疫杀伤细胞进入到肿瘤体内,多个部位照射可改变肿瘤的微循环,打开通道,让免疫细胞能够进入肿瘤的实质;

       ③通过放疗把大肿块消除掉,能够起到斩首作用,减轻免疫细胞负担,更有助于消灭那些小病灶,尤其是肉眼看不见的循环肿瘤细胞,为免疫治疗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该篇论文中反复强调,应该抛弃“声东击西,诱导远隔效应”,建议针对多个靶点放疗,最好对所有的靶点都辅以照射。在此,我们提倡从肺癌寡转移病灶等开始研究,并逐步向前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给大家一个更加满意的回答。

       总体来说,免疫治疗和放疗联合治疗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JAMA Oncol这篇文章中显示,所有患者ORR都实现了翻倍,反应率没有从20%达到预期的50%,应考虑研究设计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我们相信,随着SABR进一步的优化,包括对治疗的剂量、顺序、瘤种以及多个靶点照射的推广,I-SABR一定会提供更加有效或更加具有希望的方法,成为临床上克服免疫治疗抵抗性的有效方法。


1.png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