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 ISC 华山特约 | 缺血性脑卒中后小鼠和人外周血白细胞的脂质积聚

2024-02-10作者:李稳资讯
原创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汤晗 柳叶










缺血性卒中可迅速激活免疫系统,导致大量炎性细胞在颅内浸润,参与卒中后神经炎症的演变,与此同时外周免疫系统重塑,出现一段外周免疫抑制期,增加卒中后感染风险。脂质代谢在多种细胞类型参与的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可诱导维持免疫抑制表型。从功能上看,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中性脂质)是脑损伤后应激环境下能量的主要来源,既往研究表明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后小胶质细胞中出现中性脂质积聚,与小胶质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和吞噬作用相关。但是,脂质积聚在缺血性卒中后外周免疫反应中的情况和机制尚不明确。


对此,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医学中心的Ritzel教授团队提出“缺血性卒中增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脂质含量,导致固有免疫细胞吞噬功能受损,清除细菌能力下降”的假设,并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tMCAO)模型小鼠和人类外周血样本中展开探究,研究结果由Trang Do于2024年ISC大会上发布。


image.png


研究方法

采用1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进行60min tMCAO造模,术后第1,3,7天取材检测。通过Bodipy493/503 dye荧光染料检测脂质含量,pHrodoRed S.Aureus bioparticles检测吞噬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类免疫细胞。


image.png


人类样本研究中,通过采集5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第3天、第7天)和31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样,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荧光染料和抗体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


image.png


研究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tMCAO小鼠造模后第一周,外周血中多种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B细胞)脂质含量升高,同时单核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下降。


image.png


通过流式结果将单核细胞分为脂质含量高组(Bod-HI)和脂质含量低组(Bod-LO),在小鼠术后第1和第3天,脂质含量高组单核细胞吞噬细菌能力显著低于脂质含量低组,表明卒中后固有免疫细胞中脂质积聚与其对细菌的吞噬作用降低相关。


image.png


人类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结果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7天内多种细胞(如单核细胞、T细胞)脂质含量升高,与小鼠实验结果一致。


image.png


进一步分析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脂质积聚具有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女性在卒中后3-7天免疫细胞脂质含量升高较男性显著。与此同时,年龄和BMI也是影响脂质积聚的因素,65岁以上老年人、BMI大于25的受试者在卒中后3-7天外周血免疫细胞脂质含量升高较年轻人和BMI正常者更显著。


image.png


研究结论

tMCAO小鼠造模后1天可检测到外周血白细胞脂质含量升高,小鼠模型中更高的脂质负荷与更严重的细菌吞噬作用受损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脂质可在多种外周血免疫细胞中积聚,且卒中后3-7天脂质含量升高在女性、65岁以上老年及肥胖患者中更显著。





研究点评

本研究揭示了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小鼠和人类外周血白细胞脂质积聚情况,而其具体机制还有待探究。此外,本研究在小鼠和人类外周血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中均可观察到脂质积聚,不同类型细胞中脂质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是否不同?外周血白细胞脂质水平与卒中患者长期功能结局有何相关性?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以决定外周血白细胞脂质水平能否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帮助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预后。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壹生华山特约专题!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