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印记】纪念中国大陆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实施三十周年

2018-07-05作者:论坛报心血管人文
其他心血管疾病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改革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推动着中国医学的进步。《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策划《中国医学进步40年》特刊,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的记录、一位位医学大师的讲述和一项项医学突破的回顾,展现中国医学发展带给世界的惊喜!

筑梦新生 大爱无垠

纪念中国大陆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实施三十周年                     

30年前,随着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降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产房里。从那一刻起,中国的辅助生殖技术开始蓬勃发展,以张丽珠教授为代表的先辈们,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的试管婴儿故事,而新一代的生殖医学专家们正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继续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一个婴儿诞生,开启一个新时代

1.webp.jpg

张丽珠教授怀抱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

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于1978年在英国诞生。我国辅助生殖技术起步较晚,张丽珠教授曾在2013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那个时候,我们在做计划生育工作。出国考察、开会,介绍我们怎么做避孕、怎么做人工流产、怎么做妇女健康保健。”当时的张丽珠教授根本没有想过去做试管婴儿的事儿。

“后来,我常收到病人给我写的信,询问没有孩子应该怎么治?我收到大概6300封信,信里说,没有孩子,觉得很痛苦,自卑、家庭不和、无心工作等等。”张丽珠教授清晰地记得,“于是,我开始调查这些人不孕的原因。”

1984年,张丽珠教授开始体外受精的研究工作,当时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三家科研院校联合攻关。开始时,张丽珠教授对卵子的认识还很不够,需要向北医的组织胚胎学专家请教。

“取到卵,就放进装着卵泡液的试管里,再放进保温瓶,我的学生就一路小跑地穿过三院和北医的操场,把它送到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认识到卵子的形态后,把握其何时成熟、何时可以取卵,则是关系到体外受精能否成功的另一重要步骤。“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很清楚什么时候取卵比较合适。取得早了不成熟,取得晚了(卵泡)又破了,所以为了找到合适的取卵时机,白天、晚上都要查看病人,要监测病人的子宫内膜厚度,要检测病人小便的黄体生成素(LH)水平。”张丽珠教授告诉我们,“最后,我们总结出卵泡多大、子宫内膜多厚、LH水平多高,是取卵的最佳时机。”取到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培育成胚胎,而后移植进宫腔,一步步,摸索着、尝试着。“ 做到第13 例的时候,先是查小便显示早孕阳性,后来在B超下看到有一个小小的胎囊。”

张丽珠教授介绍,“这个病人(指郑桂珍)来找我们的时候已经38岁了,到这个年龄卵子数量也少、质量也不是太好,真是没有想到她可以成功。”当怀里抱着郑萌珠时,“心里真高兴。”张丽珠教授当时说。

郑萌珠的出生不仅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幸福,还开启了中国大陆辅助生殖技术新的征程,为更多的不孕症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webp.jpg

郑萌珠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过30岁生日(照片摄于2018年3月10日)

■  中国试管婴儿发展历程

1988年:3月,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出生,女婴出生时体重3900克,身长52厘米。

1992年:6月,中国大陆首例赠卵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

1995年:2月,中国大陆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

199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首先在国内使用单精子卵浆内注射技术(ICSI)获得成功妊娠。

2000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在国内首先成功建立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项目,成功诞生了我国第一例PGD试管婴儿。

2001年:为规范辅助生殖技术的实施,原卫生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

2006年:中国大陆首例“三冻”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

2014年:9月,世界首例经MALBAC(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

■  同心协力,共同探索与追求

中国大陆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30年,也是生殖医学飞速发展的30年。我国试管婴儿技术虽起步较晚,但经过不懈努力,现中国每年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分娩的婴儿达20万人,已成为世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第一大国。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我国新一代生殖医学专家也在成长和进取,不断追赶着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更多新的第一,使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官网资料,截至目前,全国具有资质能够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已经超过450家,其中能够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医疗机构350家,能够开展胚胎种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医疗机构已超40家,从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专业从业人员已达上万人,全国辅助生殖技术的周期数每年均已超过70万例。

近五年来我国生殖医学科学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一系列重要的临床诊疗意见得到更新,更多安全、高效、舒适、合理的治疗理念得到认同和推广;国内外大量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对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基础研究成果的涌现促进了生殖医学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为生殖医学明天更好、更快地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由 张利环 整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李蓉、仰东萍 审阅)

版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获取《中国医学进步40年》100版特刊珍藏版,点击以下链接识别小程序码进入中国医学论坛报微信公众号订阅特刊纸质版 ”。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