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也被翻译为舒缓医学或缓和医疗,是通过对患者疼痛等症状以及其他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问题的早期诊断和正确评估,来缓解和处理患者痛苦的治疗措施。这种医疗手段专注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非旨在治愈疾病本身,能够为任何年龄或疾病阶段的患者提供症状、疼痛和压力上的缓解,并且应与治愈性治疗并行开展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题为“减轻痛苦:未来十年的姑息治疗(Relieve the suffering: palliative care for the next decade)”的评论文章,文章呼吁重视姑息治疗,并提出了关于如何更好地开展姑息治疗的建议。
文章表示,目前在中低收入国家,姑息治疗的可及性仍然很差,全球每年有超过7300万人正在经历严重健康相关痛苦(SHS),这一数字将呈指数增长。虽然SHS可以通过姑息治疗缓解。然而在这些人群中,只有约12%的成人和2%的儿童接受了姑息治疗,并且其中的大多数都在高收入国家。因此,在未来十年中,迫切需要有效的实施策略来推动姑息治疗的普及。
姑息治疗、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是医学领域中经常被提及的三个概念,它们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但具体概念却有很大不同。
安宁疗护通常是指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当治愈性治疗已不再适用时,提供的一种全面护理。
临终关怀则是在患者生命的最后几天或几周内,专注于缓解痛苦和不适,帮助患者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而姑息治疗则更为广泛,它不仅限于生命的最后阶段,而是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旨在通过早期识别、评估和治疗痛苦,预防和减轻痛苦。
在公众的认知中,姑息治疗常常被误解为放弃治疗或等待死亡。在汉语中,“姑息”一词的意思是“无原则的迁就、纵容、不加限制”。也是因为这样,当它与“治疗”结合在一起时,有很多人以为这种疗法就是对疾病放任不管,然而,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
姑息治疗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法,它通过控制症状、提供情感支持和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面对疾病。姑息治疗并不排斥其他治疗方式,它可以与治愈性治疗、生命延长治疗同时进行,形成一种综合治疗模式。
这篇近期在《柳叶刀》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强调,各国的卫生系统都应该认识到姑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并应根据当地情况,努力保证所有需要的人都能获得姑息治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地方和国家政策、医药卫生教育、社区参与、开展相关研究以及跨学科合作等多个层面上都需要进行明确且有效的工作。文章给出以下建议。
政策与基础设施:各国卫生部门应明确将姑息治疗纳入全民健康覆盖的范畴,视其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政策法规中予以体现。同时,需投入资金建设姑息治疗基础设施,确保从医院到家庭等各个层面的患者都能获得公共医疗保险的支持,从而保障姑息治疗的可及性。
教育与培训:所有参与严重疾病患者护理的医护人员,包括肿瘤科医生、内科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等,都应接受贯穿于基础课程和继续教育中的姑息治疗教育。这种教育旨在帮助他们从整体出发,结合患者的家庭和文化背景,以更全面的方式照顾患者,克服护理重病患者的不适,并掌握减轻复杂症状的核心技能。此外,培训应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减少重复,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传统医疗实践进行定制。
社区参与:姑息治疗应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价值观和生活经历,社区应被赋予权力,积极参与当地姑息治疗的发展和提供。通过借助媒体和人工智能的力量,并联合社会文化机构开展有意识的活动,实现可持续的社区参与,使姑息治疗能够以最符合当地文化的方式减轻患者的痛苦。
研究与政策转化:应大力支持研究工作,以分析政策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卫生战略和政策。研究内容应包括更好地量化患者的痛苦程度以及准确描述姑息治疗的需求。此外,倡导采用痛苦调整生命年(SALYs)这一指标来补充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从而更全面地考虑痛苦负担,尤其是临终阶段的严重痛苦,以及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痛苦,为政策制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跨学科合作:为了显著提升姑息治疗的可及性并确保其有效实施,需要与多个领域的专家和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鉴于全球有大量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还应与社会事务部门和反贫困组织携手合作。此外,与人道主义卫生响应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也至关重要,以确保在危机中也能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姑息治疗服务。
具体到肿瘤诊疗中,ASCO指南和各项临床研究建议,对晚期癌症患者应该尽早启用姑息治疗,建议从病程早期就同时使用姑息治疗和积极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姑息治疗不能取代积极治疗,二者应该双管齐下。
根据肿瘤疾病的进程,可以将应用姑息治疗的对象大致分为三类: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入姑息治疗,主要是为了缓解症状,缓解抗癌治疗引起的副作用,保障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积极治疗收益甚微,此时姑息治疗应作为主要治疗方案,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期生存时间只剩几天至几周时,此时应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在第二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上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采访时,强调了姑息治疗对于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意义。
张力教授指出,在抗肿瘤治疗中,如果临床医生缺乏对支持和姑息治疗的重视,则患者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体验。姑息治疗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支持和姑息治疗不仅关注抗肿瘤治疗本身,更关注患者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因此支持与姑息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治疗效果。随着抗肿瘤治疗的蓬勃发展,很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是生活质量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如果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不佳,其治疗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推荐个体化治疗。支持和姑息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助力实现精准医疗。
促进多学科协作。患者除了接受抗肿瘤治疗外,还需要康复科、心理科、营养科等多个学科的紧密连接,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模式,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更佳的治疗体验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一些癌症患者病情发展到晚期, 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 但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 延长患者生命, 也可进行手术, 这种手术称为姑息性手术。例如为了减轻压迫的姑息性肿瘤切除术;管道内支架术(如缓解食管癌患者进食困难);造瘘术(如结肠癌阻塞肠腔, 无法正常排便, 大肠造瘘术可解除肿瘤对肠腔的阻塞)等。
晚期癌症的化疗等内科治疗,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姑息性质的,因为无法治愈。是否行姑息性化疗,必须权衡利弊, 虽然已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一般情况较好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姑息性化疗效果肯定优于最好的支持治疗。
但在采用姑息性化疗之前, 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肿瘤病理及组织学来源、可能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 充分衡量化疗的可能疗效和不良反应, 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各器官功能状况、既往治疗和用药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做全面的评估, 在利大于弊的前提下才可采用化疗。
姑息性放疗是指应用放疗方法治疗晚期肿瘤及其复发和转移病灶, 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综合整理自:《柳叶刀》杂志、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协和医学杂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