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品为中效酰胺类局麻药。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和抑制双相作用,且可无先驱的兴奋,血药浓度较低时,出现镇痛和思睡、痛阈提高;随着剂量加大,作用或毒性增强,当血药浓度超过5μg/ml,则出现中毒症状,甚至引起惊厥。
虽然本药的盐酸盐与碳酸盐均系由利多卡因碱基产生麻醉作用,但两者相比,其碳酸盐的阻滞作用强,起效快,肌肉松弛效果好。碳酸盐的表面麻醉作用为盐酸盐的4倍,浸润麻醉和椎管麻醉作用为盐酸盐的2倍,传导麻醉作用为盐酸盐的6倍。
本药碳酸盐与盐酸盐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别。注射后,组织分布快而广,能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本品麻醉强度大、起效快、弥散力强,从局部消除约需2小时。大部分先经肝微粒酶降解再经酰胺酶水解,经尿排出,约用量的10%以原型排出,少量出现在胆汁中。
作为局部麻醉药主要用于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及表面麻醉。
1、成人
1) 常用剂量:①表面麻醉,2%~4%溶液,一次不超过100mg。②硬脊膜外阻滞,胸腰段用1.5%~2.0%溶液250~300mg。③浸润麻醉,0.25%~0.5%溶液50~300mg。④外周神经阻滞,臂丛(单侧)用1.5%溶液250~300mg;牙科用2%溶液20~100mg;肋间神经(每支)用1%溶液30mg,300mg为限;宫颈旁浸润用0.5%~1.0%溶液,左右侧各100mg;椎旁脊神经阻滞(每支)用1.0%溶液30~50mg,300mg为限;阴部神经用0.5%~1.0%溶液,左右侧各100mg。⑤交感神经节阻滞,颈星状神经用1.0%溶液50mg。
2) 一次限量:不加肾上腺素为200mg(4mg/kg),加1∶2 000 000浓度的肾上腺素为300~350mg(6mg/kg);静脉注射区域阻滞,极量4mg/kg。
2、儿童
随个体而异,一次给药总量不得超过4.0~4.5mg/kg,常用0.25%~0.5%溶液,特殊情况才用1.0%溶液。
对局部麻醉药过敏者禁用。阿-斯综合征(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严重心脏传导阻滞(包括窦房、房室及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静脉禁用。
(1)过敏反应:少有红斑样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表现,且通常轻微,严重者可致呼吸停止。眼科局麻导致暂时性视力丧失。
(2)其他不良反应:如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或误注入血管时,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其程度和性质取决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①神经系统的症状有头昏、眩晕、倦怠、说话不清、感觉异常、肌肉震颤、惊厥、神志不清、昏迷甚至呼吸抑制。②心血管系统的症状有低血压、心动过缓、心房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下降。③呼吸系统的症状有呼吸改变与呼吸肌痉挛。④其他: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高铁血红蛋白症。
(1)防止误入血管,注意局麻药中毒症状。
(2)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压、监测心电图,并备有抢救设备;心电图P-R间期延长或QRS波增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者应立即停药。
(1)与西咪替丁以及与β受体拮抗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合用,利多卡因经肝脏代谢受抑制,血浓度增加,可发生心脏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调整利多卡因剂量,并应心电图监护及监测利多卡因血药浓度。
(2)与下列药品有配伍禁忌: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苯巴比妥、磺胺嘧啶。
(3)与普鲁卡因胺合用,可产生一过性谵妄及幻觉,但不影响本品血药浓度。
(4)异丙肾上腺素因增加肝血流量,可使本品的总清除率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因减少肝血流量,可使本品总清除率下降。
(1)(碳酸盐)注射液:①5ml:86.5mg;②10ml:0.173g。
(2)(盐酸盐)注射液:①2ml:4mg;②5ml:0.1g;③10ml:0.2g。
(3)胶浆剂:10g:0.2g。
避光、密闭保存。
来源:人卫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