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桑枝生物碱与预混胰岛素联合治疗可改善T2DM患者血糖波动和血脂水平 | 内分泌研究展播

2024-04-10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成果名桑枝生物碱与二甲双胍对接受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发表期刊:Front Med (Lausanne)[IF(2022):5.2]

通讯作者:匡洪宇

主要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推荐理由


该研究提示,联合治疗在改善T2DM患者血糖波动以及血糖和血脂水平方面疗效更佳,特别是预混胰岛素联合桑树枝生物碱治疗,在减少餐后血糖波动方面比单纯预混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更有效,这为T2DM患者的血糖管理提供了新的联合治疗策略。



研究解读


桑树枝生物碱(SZ-A)是国内首个植物有效组分降血糖的原创天然药物,可有效抑制α-糖苷酶,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匡洪宇教授牵头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估了预混胰岛素(Ins)、预混胰岛素联合桑树枝生物碱(Ins+SZ-A)或二甲双胍(Ins+M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研究对象为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且血糖控制不佳(7%≤HbA1c≤10%)的T2DM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BMI为19~30 kg/m2。最终筛选了30例T2DM患者,在导入期停用原有的降糖药,并给予为期2周的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随后,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在接下来的12周内分别接受Ins、Ins+Met或Ins+SZ-A治疗。


主要疗效终点是CGM指标在筛选期、导入期和12周治疗期的变化,包括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餐后血糖波动(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日间血糖差异(MODD)、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和每餐曲线下面积(AUCpp)。


此外,研究人员还测量了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1小时血糖(1h-P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空腹血脂和餐后血脂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与筛选期相比,三个组在导入期的CGM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与导入期相比,12周治疗后Ins+Met和Ins+SZ-A组除了MODD的其他CGM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12周治疗后,与Ins组相比,Ins+Met和Ins+SZ-A组在MBG、SDBG、TIR、早餐AUCpp、午餐AUCpp、HbA1c、FBG、1h-PBG、空腹血脂和餐后血脂指标上有所改善(P<0.05)。Ins+SZ-A组的LAGE、PPGE、MAGE、晚餐AUCpp和2h-PBG水平显著低于Ins+Met和Ins组(P<0.05)。


该研究表明,联合治疗(Ins+SZ-A或Ins+Met)在改善T2DM患者血糖波动以及血糖和血脂水平方面的疗效更佳,特别是预混胰岛素联合桑树枝生物碱治疗,在减少餐后血糖波动方面比单纯预混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更有效。


以上研究结果为T2DM患者的血糖管理提供了新的联合治疗策略,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健康结果。



作者介绍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span id=
通讯作者

匡洪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龙江名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兼视网膜病变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学会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健康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基金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 1 型糖尿病联盟副主席、中国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常委、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白求恩基金会糖尿病专委会常委、黑龙江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糖尿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内分泌代谢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抑郁症研究会内分泌分会会长。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