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吕璐 平凡
01
运动有利于降低血糖,但最佳的运动时间可不是在早晨哦
运动训练有利于增加骨骼肌含量,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增加葡萄糖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机体的血糖水平。长期规律运动能够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1.0-1.5%。适度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不仅可以缓解高血糖和高脂血症对胰岛β细胞的糖毒性和脂毒性,还可以减轻胰腺炎症和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保护残留的胰岛β细胞,促进受损胰岛功能的恢复。
目前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增加血糖达标时间,但不同运动方式的作用机制有所差异。有氧运动能够增加肌肉线粒体含量,改善肌肉可塑性,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抗阻运动能够增加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调节骨骼肌糖原合成酶活性,改善糖原代谢。在日常生活中,相较于运动训练,更重要的是“动起来”。对于久坐不动的患者,即使以站立或散步代替坐姿也能从一定程度改善血糖水平。
且要注意运动的最佳时间,糖友的最佳运动时间是在两餐之间。也有研究表明下午运动对于血糖水平的改善好于早晨运动,推测可能与骨骼肌细胞生物活动的昼夜节律有关。
02
运动能够减脂降脂,改善全身炎症状态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运动能够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沉积,增加瘦体重。肥胖患者坚持8-12周的规律运动体重指数(BMI)降低,延缓糖尿病进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内脏脂肪、腰臀比等指标也得到显著改善。而且通过运动获得的减重效果与单纯节食相比,脂肪比例下降更多,身体变得不仅苗条而且健康!!
运动可以促进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提高脂肪酶的活性,从而加速脂质水解。脂质被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并转移到细胞内,然后被氧化和利用,降低“不好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好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此外,脂肪组织减少,肌肉来源抗炎症因子分泌增加,降低了促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了炎症细胞的聚集和浸润,改善糖尿病患者全身慢性炎症状态。
03
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减少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由于起病隐匿,被称为“隐形杀手”。糖代谢紊乱可能导致钙、磷流失增加及吸收障碍,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同时,由于低血糖、视力下降、体位性低血糖、反应减退等因素,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也高于糖代谢正常人群。负重运动是治疗和预防绝经后和老年型骨质疏松症的基石。“生命在于运动”,其实就是因为运动可以通过抑制骨吸收防止骨质流失,增加骨矿物质密度(BMD)。规律运动能够减少绝经后女性腰椎和股骨颈每年近1%的骨质流失及男性髋部骨折发生率,同时运动能改善身体的平衡性继而降低跌倒风险。骨质量提高的同时跌倒风险下降,骨折的风险也就大大降低了。
04
运动可以提高心肺耐力,降低血压,减少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坚持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心肺耐力,首先通过增加呼吸深度,可以有效地改善肺的通气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每搏心输出量,减慢心率。此外还可以改善血管壁弹性,使收缩压平均降低7-8mmHg,舒张压降低4-5mmHg。相较于缺乏运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步行2小时及以上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下降34-53%。
研究表明,中等强度连续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抗阻运动能够通过增加抗氧化物质及血管内皮舒张剂(如一氧化氮NO等)水平,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功能,降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发生。
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改善(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16;310(3):H337-H350)
总结
总之,运动有方方面面的益处,但是它是一项需要付出毅力和时间的挑战。最新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每周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时间的运动,此外还应该有两次肌肉训练,如果进一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可能还有额外的获益。但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也要注意血糖的监测,避免低血糖和运动损伤。因此具体采用怎样的方式运动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工作条件、身体情况制定,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贵在坚持。认识到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这么多的好处,就让我们立刻“动起来”吧!
来源:泌语协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