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吕童莲 刘彤
本期【心 • 声】重点摘要
右心室病理生理学特点(一)
●前言
右心室(RV)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1943年,Starr等的研究表明,犬右心室消融后能正常生活且静脉压改变不大。1971年,Fontan和Baudet发明了腔-肺吻合术作为治疗某些心脏畸形患者的姑息性干预措施,术后患者在RV不存在的情况下久坐生活,但他们的有氧运动能力下降了30%~50%。间接揭示右心室对最大心排血量的贡献。既往人们认为右心室可有可无,但只有安静久坐不动时才有正常的心排血量和较低的肺循环压力;
近年研究发现RV与重度PH、心力衰竭(HF)和系统性疾病患者预后有关,因此人们广泛关注RV。该综述旨在更新金标准与临床适用的方法来评估RV功能,并总结新的右室病理生理学特点和相关基础科学进展……
来源:哈特瑞姆心脏之声
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控制目标是多少?有哪些治疗原则?一文讲清!
每一步都很重要!如何通过增加步数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