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鉴于心衰患者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并引起不良预后,所有心衰患者都应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使用利尿剂、合并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以及使用ACEI、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MRA及地高辛的患者监测频率应提高。
临床出现心律失常、心衰恶化、精神症状时应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及时发现电解质异常并积极处理,但需注意同时要兼顾心衰的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避免过量补液、矫枉过正。
不同于正常人群,心衰患者血钾低于4.0 mmol/L及使用利尿剂时,即建议小剂量补钾,并尽量将血钾维持于4.0~5.0 mmol/L。
需注意低钾常伴低镁,补钾同时补镁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心衰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时,静脉应用硫酸镁是有效的终止方法,建议此时血镁维持在≥2.0 mmol/L,血钾维持在4.5~5.0 mmol/L 。
发生高钾血症时,心肌损害是致命的,首先要针对引起的心脏损害予以紧急处理,可予以钙剂对抗血钾过高对心肌的影响。同时予以利尿剂、葡萄糖胰岛素、碳酸氢钠、阳离子交换树脂等来降低血钾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降钾药物领域不断有新药研发上市,其中环硅酸锆钠(ZS-9)是目前获得研究证据较多的新型钾结合剂,以更快的降低血钾效率,更高的安全性而备受关注,尤其为使用ACEI/ARB、MRA等药物的患者拓宽了适应证,提高了这些药物的耐受剂量,使高钾血症高危患者更有机会实现心衰的优化治疗。
低钠血症的处理要根据血钠丢失的速度及程度来进行,需注意急性低钠血症患者输注高渗盐水可能加重心衰,故其仅适于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且应与袢利尿剂同时使用。
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治疗包括限液、补钠、利尿、使用AVP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需注意托伐普坦可导致口干、多饮和高钠血症等不良反应。
对于高钠血症,可根据细胞外容量状态选择补液、利尿等不同的方式,需注意既要纠正高钠,又要兼顾心衰患者的容量平衡,避免治疗过程中加重心衰。
《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离子管理专家共识》,已刊登于《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2020年3月第4卷第1期。该共识从血清钾离子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血清钠离子紊乱(低钠血症、高钠血症)、血清镁离子紊乱(低镁血症、高镁血症)以及铁离子紊乱(铁缺乏、铁超载)的管理等几方面进行介绍,对于广大临床一线工作者规范心衰患者的电解质管理,改善心衰患者预后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