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残余的SARS-CoV-2可以在轻症新冠康复患者中持续存在,与长新冠症状显著相关 | 呼吸临床研究展播

2025-03-21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SARS-CoV-2在组织中的持续存在与长新冠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一项中国横断面队列研究

The persistence of SARS-CoV-2 in tissu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long COVID symptoms: a 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 in China

发表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学》(Lancet Infect Dis,IF 36.4

通讯作者:曹彬 李海波 王在 

第一作者:左文婷 何迪 梁朝阳

主要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解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OVID-19 后症状(也被称为长新冠症状)可能影响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但它们与病毒持续存在的关联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调查轻症COVID-19 康复患者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多组织中SARS-CoV-2 持续存在情况,以及其与长新冠症状的相关性。 


该单中心横断面队列研究于2022年12月的奥密克戎浪潮期间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北京)进行。本研究纳入了PCR或抗原检测确认感染SARS-CoV-2并计划进行胃镜检查、手术、化疗或免疫治疗,或因其他原因计划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轻症患者,在感染后1、2或4个月进行了本研究。在感染后约1(18-33 天)、2(55-84 天)或4个月(115-134天)收集了手术样本、胃镜样本和血液样本。利用数字液滴 PCR 检测了 SARS-CoV-2,并通过 RNA 原位杂交、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确认。在感染后4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估 SARS CoV-2 RNA 持续存在与长新冠症状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2023年1月3日至4月28日,共收集了来自225名患者的317个组织样本,其中包括201个手术标本、59个胃镜样本和57个血液成分样本。在感染后1个月收集的53个实体组织样本中,检测到16个(30%)含有病毒 RNA,在2个月收集的 141个样本中,有38个(27%)含有病毒 RNA,在4个月收集的66个样本中,有7个(11%)含有病毒 RNA。病毒RNA分布在十种不同类型的实体组织中,包括肝脏、肾脏、胃、肠道、脑、血管、肺、乳腺、皮肤和甲状腺。此外,在病毒RNA阳性的61个实体组织样本中,有26个(43%)可检测到病毒亚基因组 RNA。感染后2个月,在免疫受损的9名患者中,有3名(33%)的血浆、1名(11%)的粒细胞和2名(22%)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病毒RNA,但未在10名免疫正常的患者的血液成分中检测到。在完成电话问卷的213名患者中,有 72 人(34%)报告至少一种长新冠症状,其中疲劳(21%,44/213)是最常见的症状。康复患者中病毒RNA的持续存在与长新冠症状显著相关(OR 5.17,95% CI 2.64-10.13,p<0.0001)。病毒拷贝数较高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长新冠症状。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轻症COVID-19康复患者中,残留的 SARS-CoV-2可能持续存在,并且病毒持续存在与长新冠症状显著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并确定改善长新冠症状的潜在靶点。



作者简介


曹彬.png
曹彬 主任医师
通讯作者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日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PCCM)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基石研究员。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流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学会(ISIRV)抗病毒小组(AVG))委员,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副主编。长期致力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190余篇(其中N Engl J Med 4篇、Lancet主刊6篇,Lancet子刊7篇),他引3.8万余次,5篇论著居领域内ESI高被引论文前1‰;4项成果写入WHO、NIH指南;主持或执笔制订指南规范7部;主编专著6部。


团队介绍




图片2.png

在学科带头人曹彬教授(杰青/长江学者)的带领下,本团队依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呼吸病临床一线救治和科学研究,建立了呼吸感染临床与基础转化研究队伍,拥有多名优秀中青年呼吸病学临床和研究骨干。其中,呼吸感染方向临床医生9人,专职基础研究人员5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方向研究人员2人,在读硕博研究生30余人。

近10年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其中Lancet、NEJM论著10篇);4项成果写入WHO、NIH指南;学科带头人曹彬教授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2021年《柳叶刀-传染病》杂志评价学科带头人曹彬教授为“呼吸感染领域国内和国际领导者”。2021年,团队获得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创新团队”;2022年, 学科带头人曹彬教授作为国内唯一的临床医生获得“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培养北京科技新星2人,院级菁英人才14人,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4人。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